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0篇
教育   40篇
文化理论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论甲午战前的晚清留学政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甲午战争以前晚清政府派遣留学生赴欧美留学,开了中国近代留学教育的先河。留学生的选派、管理和录用政策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和逐步调整,并在执行过程中取得了一些积极的成果。剖析这一时期留学政策的得失有助于了解整个晚清留学政策的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32.
合同制异步教学法是针对传统同步教学模式而言的,它是指教师与学生针对具体的学习任务与教学资源签订学习合同,确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和创造性学习,实现教师指导的异步化.  相似文献   
33.
书院传统与研讨式教学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古代书院教育在千余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些优良传统,将其融入大学本科的教学改革之中,可探索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即研讨式教学。教学与科研在学生身上紧密结合、加强交流与开展讨论、个人钻研为主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以及师生关系融洽、师生感情深厚即为书院教育与研讨式教学的共同特色。  相似文献   
34.
研讨式教学改革受到广大学生的热烈欢迎, 他们积极参与了教改的全过程, 新鲜感、兴奋感、充实感、成就感、喜悦感是他们的基本心理倾向。搞好教学改革, 提高教学质量必须注意研究和把握大学生的心理特点  相似文献   
35.
戊戌政变之后,变法维新作为一场政治运动是彻底失败了,但作为一种社会思潮却依然存在着,发展着,并且在经过短暂的低落之后又迅速高涨起来。这种情况的出现不是偶然的。首先,救亡图存的任务仍然十分迫切,“天下爱国之志,莫不焦心竭虑,忧国之将亡,思有以挽回补救之策。”发展资本主义、建立资产阶级统治的任务也提到了历史的赛程  相似文献   
36.
要蔡锷作为近代中国杰出的爱国主义者,经历了维新改良、军事救国、反清革命、维护共和几个阶段,他领导的云南辛亥起义和反袁护国两件大事,奠定了他在近代史上的历史地位。他高举陶铸国魂,增进国力的政治理念,为国家的统一富强、社会的安定进步尽心尽力,鞠躬尽瘁,表现了高度的爱国奉献精神。  相似文献   
37.
中国传统国民性的结构及其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民性是指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自然形成的、其大多数社会成员所普遍具有并重复出现的文化、社会心理及行为方式的特征的总和。中国的传统国民性具有勤劳、消极无为、保守好古、封闭排外、僵化麻木、办事拖沓、忍耐、迷信的传统行为方式和社会心理特征,也具有以礼为核心的伦理道德规范体系。直到近代,觉醒过来的中国人民才以西方现代资本主义国民现象为楷模架构了开拓进取、积极创新、自尊自信、尚武冒险、爱他合群等新国民性品格,形成了一个颇有声势的国民性改造思潮运动。  相似文献   
38.
宋教仁是中国近代著名的资产阶级革命家,是中国民主宪政的光辉先驱,也是仅次于孙中山、黄兴的辛亥革命领导人。由于种种原因,在他死后的将近半个世纪内,很少有人对他的诗文进行搜集与整理,报刊上也仅有三几篇不长的传记文章。对宋教仁的研究是从六十年代前后才开始的。陈旭麓的《论宋教仁》是国内试图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研究宋教仁的第一篇论文。该文把宋教仁放在具有完全意义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和政治家的范围内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39.
19世纪70年代郭嵩焘就认识到西方富强的本源重视商务,保护商民,民富是国 强的基础;政教修明,以法治国,君与民交相维系;重视科学,发展教育,培养有用人才。并指出西方也有自己的文明。从而回答了为什么要学习西方和怎么学的问题,其思想水平超过了同时期先进人士,并因此奠定了他作为一个启蒙思想家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40.
探索研讨式教学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实行“研讨式教学法”是在坚持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重在方法传授和能力培养,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改变了教师“一言堂”和“满堂灌”的做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