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2篇
教育   63篇
科学研究   8篇
体育   4篇
综合类   2篇
信息传播   3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一、转变教学观念,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传统的高三思想政治复习课的课堂结构以灌输知识为目的,以教师讲授为手段,教学程式刻板,极大地制约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导致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教学效率低下的不良后果。为了改变上述状况,在高三复习阶段,教师应首先从转变教学观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入手。  相似文献   
32.
钟涛 《新高考》2006,(9):8-13
一、本单元考点本单元在政治常识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教材分别从马克思主义有关政党和政党制度的基础知识入手,重点阐述了中国共产党的地位、性质、作用、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以及我国的多党合作制度等内容。2006年江苏卷考试说明对本单元知识的考核要求如下:  相似文献   
33.
在六朝动荡不安的政局下,往往出现有大量的骈体的诏、策、劝进文等反复劝进揖让的表面文章,这种现象是六朝贵族政治和唯美文化的表现,集中体现了在六朝这个注重文采的时代,骈文不仅是一种艺术美文,更具有重要的政治功用和社会影响力.  相似文献   
34.
我国证券商在经营的业务范围上,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本文从理论上对中外证券商进行比较研究,借鉴其先进经验,探索建立我国有实力的证券商的道路,以迎接加入WTO以后我国证券商面临的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35.
论六朝骈体书牍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骈体书牍文盛行于六朝,广泛反映了当时文人士大夫的社会政治活动,以及他们生活中的各种遭际和情感。六朝骈体书牍文具有诗化特征,优秀之作不仅是应用文,也是文学美文。  相似文献   
36.
37.
今存梁季江陵萧绎集团的骈文作品,基本上都是施用于庙堂之上的政治性公牍文,与当时的重大政治事件关系密切。这些骈文采用了具有文学性的书写方式,极富抒情色彩和形象化特征,讲究艺术技巧,艺术风格多样。梁季江陵骈文力图通过具有审美意蕴的文学性书写来达到政治实用目的,体现了骈文应用功能和审美功能的融通。  相似文献   
38.
针对四川理县某地震伤亡家庭为例,从增权视角出发,通过个人能力建设,探索如何更好地帮助这些家庭走出地震阴影,恢复正常生产生活.  相似文献   
39.
行政诉讼法实施二十多年以来,我国行政诉讼步入了徘徊不前的困境,行政审判受到多方干预,为推进依法治国与依法行政,以行政诉讼法的修改为契机设立我国特色的行政法院势在必行。本文反思了我国行政诉讼收案量少、立案难、胜诉率低、上诉率高等现实困境,分析了行政诉讼地方化、行政化以及执行难等导致的审判公正性、权威性的缺失,从宏观上以及法律依据、现实条件、人才储备三个方面分析了行政法院设置的必要性、可行性,并在坚持司法统一、行政审判公正以及审判专业化的原则指导之下,就行政法院的试点和在最高人民法院之下设置行政最高法院、行政上诉法院、行政普通法院及其巡回法庭提出具体构想。同时,在确立有效的裁判执行模式以及诉讼停止执行等运作原则的基础上,对行政审判庭到行政法院的过渡路径进行了探析。行政法院的诞生,必将成为我国行政法治和依法治国的重要里程碑。  相似文献   
40.
元杂剧《桃花女》现存有两个完整本子,脉望馆本和《元曲选》本,这两个版本从题目正名、曲词宾白到情节结构和人物设置都存在一定差异。《元曲选》本比脉望馆本多出八支曲子,宾白更为整饰。脉望馆本语言更为舞台化,《元曲选》本则更为案头化。情节设置上两个版本也有少量不同之处,《元曲选》本还增设了丑角和搽旦。脉望馆本应当比《元曲选》本更接近元刊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