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3篇
  免费   0篇
教育   130篇
科学研究   13篇
体育   8篇
综合类   7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2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关中地区作为中国古代建都地区之一,农业类的历史文化遗产极其丰富,内涵尤为丰富.可以挖掘农业遗址资源的内涵、进行一定强度的旅游开发,形成拥有遗址遗迹(EA、EB)、建筑与设施(FC,FD、FA部分)类旅游资源遗址类景区.但是由于粗放式的旅游开发容易破坏遗址的完整性,破坏资源本身价值.因此,可以借助AR可视化技术,深度挖掘农业遗址文化内涵,创意设计旅游产品,并通过可视化设计,提升关中地区农业遗址景区旅游的综合价值.  相似文献   
92.
以国内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研究成果为基础,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计算出当地不同土地利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系数。以贵州省麻江县为例,分析了岩溶山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演变特征。结果显示:麻江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快速增加,林地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贡献率大幅提高,而耕地、草地、水域、其他土地的贡献率不断降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空间特征由西高东低向均衡方向发展;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石漠化治理、土地开发特点是影响岩溶山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差异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3.
金发琰 《考试周刊》2013,(33):176-176
<正>课堂教学的高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在学习态度上,从"要我学"到"我要学"。那么,老师在教学中如何打造高效课堂呢?  相似文献   
94.
95.
从少年疏放、青年才俊到壮而悔之,"明末四公子"之一的侯方域历尽易代风云中的起伏跌宕.他兼具政治豪情和才子之风流倜傥,深得明末清初的江南士风和艺术文化的熏染,从明末清初的社会风气谈起,透过一个侧面来解读侯方域与明清之际的江南文化.  相似文献   
96.
从身法的角度探讨太极十三势之“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太极十三势之“势”进行探讨.研究认为:1)“势”是一种原始的、潜在的、并贯穿于太极拳运动始终的能量.无论太极运动形态怎么变化,必须保持“势”的不丢.2)“势”蕴含于太极拳身法之中,保持正确的太极拳身法是维系“势”这种能量的源泉.  相似文献   
97.
《鲜花调》为著名民间小调,以此为蓝本创作的民歌《茉莉花》名播海外。其采集地南京六合以民俗传统和农业资源开发为特色,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卓有成效。保护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区域高效农业生态和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8.
古代典籍是传统文化的物质载体,有文献价值和文物价值.古籍修复是在国家加强传统文化遗产保护的大背景下兴起的应用型特色专业.传统文化教育可以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事业的热爱精神,加深学生对文献价值的认识,本文认为,高校应加强从业人员的文化内涵,把古籍整理和古籍修复结合起来,更好地培养高素质、高水平、创新型应用人才.  相似文献   
99.
野外实践教学是地质工程专业本科教学中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观察,分析与解决地质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本文探讨了我校地质工程专业野外实践教学中的特色和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发展野外实践教学的一些有效建议,尤其在现有教学资源情况下,应从实践教学本身挖潜,来保证野外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野外综合实践素质和能力.  相似文献   
100.
丁启阵 《知识窗》2010,(7):39-39
我国古代诗词中出现“梧桐”的地方很多,如“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梧桐更兼细雨”等,其感情基调大多是悲伤的。古代诗人为什么喜欢用梧桐树来表达悲伤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