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篇
  免费   0篇
教育   102篇
科学研究   4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2篇
信息传播   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一位外国青年叹服于中国的绘画艺术,问一位中国画家:“如果我要学,得多少时间?”中国画家的话吓人一跳,他说:“需要500年。”艺术之河源远流长,要探知其中真味,确实需要从艺术的传统中汲取和积累,从这来说,“500年”也就没什么可奇怪的了。  相似文献   
32.
本文针对《AutoCAD》课程的特点,结合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的经验,就如何在该课程教学中加入企业元素,激发学生求知欲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33.
陆建华 《文教资料》2014,(20):182-184
文章介绍了初中历史课堂中学生提问的现状:一是沉默是金,闭口不问;二是海阔天空,随性而问;三是真知灼见,由心发问。在分析学生提问现状的基础上,进行策略研究,文章就此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34.
35.
学校文化是学校的基因,是学校发展之根,根深方能《茂。现代学校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学校群体成员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的强大精神力量,是素质教育深入实施的一种激励机制,是学校发展的强大内驱力。每一所学校都要立足校情,尊重规律,传承创新,与时俱进,彰显学校品质和办学特色,实现教书育人与文化育人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36.
初学写作者常常自觉不自觉地追求文章结构的奇特,遣词用句的华丽,状物摹形的怪异,以为那就是美。倘若提醒他们把文章写得朴素一点,就会很不以为然。其实,文章的朴素美,是一种令人神往的艺术境地,而且往往  相似文献   
37.
飞机沿着机场跑道加速、起飞,飞上了蓝天……再见了Norwich,再见了London,再见了英国。三个月的学习和生活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回忆,行囊沉甸甸的,收获也沉甸甸的,思绪更是万千……很感谢广州市越秀区教育局给了我这么好的机会,使我得以亲身体验异国的风情和学习异国的文化。  相似文献   
38.
农业职业教育只有树立品牌意识 ,走“三名一化”(名学校、名专业、名教师、产学研一体化 )的道路 ,办出特色 ,解决好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才能解决好当前生存难发展更难的突出矛盾。而办出特色 ,既体现在人才培养模式、结构、层次上 ,更体现在专业设置、专业改革、专业建设方面。本文着重就专业设置、专业改造等方面的有关情况做些探讨。一、由量的扩张转变为拓展内涵改革开放以前 ,我校只有一个畜牧兽医专业 ,现在我校已发展成为以牧医类专业为龙头 ,拥有畜牧兽医、动物防疫检疫、动物药品生产与检测、现代畜牧生产与经营管理、动物生产与营…  相似文献   
39.
汪曾祺传略     
一 汪曾祺,1920年3月5日(农历正月十五)出生于江苏高邮城镇的一个旧式地主家庭。祖父汪嘉勋是清朝末年的“拔贡”,这是略高于“秀才”的功名。父亲汪菊生,字淡如,多才多艺,不但金石书画皆通,而且是一个擅长单杠的体操运动员,一名足球健将,学过很多乐器,养过鸟。汪曾祺审美意识的形成,与他从小看父亲作画有关,父亲的随和、富有同情心,对汪曾祺一生的处世为人产生很大影响。 汪曾祺三岁时丧母,生母姓杨。第一位继母姓张,后因肺病去世。第二位继母姓任,是她伴随汪曾祺的父亲度过漫长而艰苦的沧桑岁月,汪曾祺对她很尊重。  相似文献   
40.
一、以音乐陶冶爱国主义高尚情操 音乐教育是进行美育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日本音乐教育家铃木先生说过,音乐教育的目的“不是刻意地培育一些少数伟大、杰出的所谓‘天才’,而是希望透过音乐教育,把每一个小孩都提升到拥有一颡高贵的心灵与完美的人格到极优秀的程度,而事实上这也是每一个人所应追求的目标。”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提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指出音乐教育的目的是完善高尚的人格。音乐教育的作用有哪些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