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1篇
教育   53篇
科学研究   2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2篇
信息传播   12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读书是一件很安静的事情。你真的是读书人,你不要讲出来,你不要告诉人家你是读书人,你读书也好,画画也好,不能弄成一种身份。这是我到国外才学会的,国外很"牛"的人都害羞得要命,躲着不讲自己挺在行的那些事。出国之前还没有人当面和我说我是读书人、我是知识分子,回来后听到不少人会跟人说我是做学问的,我是艺术家,我是雕刻家,我是诗人,我是作曲家等等,我很害臊,这怎么好意思说出来?也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这变成了一种风气,读书成了一种身份。  相似文献   
52.
陈丹青 《出版参考》2004,(11):48-48
1968年,“文革”乱世,我满十五岁,趁乱学起油画来。在大墙面大铁皮上才画了几幅毛主席“红宝像”,我就认定自己已经是个油画家。冬季头一场雪,我约了两位大我几岁的工人画友,郑学明,李云晖,直奔淮海路西端襄阳公园,瞄准园外那座有五个圆顶的东正教教堂画写生。那年,教堂早已成了卢湾区抄家物资管理办公室,  相似文献   
53.
鲁迅与死亡     
我常想,周家父子真是难做人、做人难:除了血缘,鲁迅几乎不是你们的家人。他的声誉,还有一代一代像我这样的外人,永远拿“鲁迅”这个名字打搅你们全家。扯远了。现在我来说我的话题——“鲁迅与死亡”。鲁迅先生病重那年,写了一篇随笔,叫做《死》。过了一个多月,他真的去世了。这篇质朴的随笔搁在今古所有谈论死亡的文学中,也是绝品,而其中遗嘱的最后两句,真不愧为堂堂鲁迅,拿去和世界上种种著名的墓志铭与临终之言比比看,可谓独领风骚。这两句话,我们早知道的,就是:让他们怨恨去,我一个都不宽恕。我的问题是:我们果然知道鲁迅先生什么意思?…  相似文献   
54.
“我喜欢看他的照片,鲁迅先生长得真好看”今天在鲁迅纪念馆讲话,心里紧张——老先生就住在隔壁,讲到一半,他要是走进来怎么办?其实,我非常巴望老先生真的会走进来,因为我知道,我们根本休想见到鲁迅先生了。鲁迅先生被过度谈论了。其实在今天的社会尺度中,鲁迅是最不该被谈论的人。按照胡塞尔的定义:“一个好的怀疑主义者是个坏公民。”鲁迅的性格、主见,不管在哪个朝代,恐怕都是“坏公民”。好在今天对鲁迅感兴趣的年轻人,恐怕不多了吧。  相似文献   
55.
鲁迅的墓园     
陈丹青 《当代学生》2011,(24):13-16
这一期为大家选读的文章,有一些分量。以写作者的影响而言,约翰.伯格的那一篇该放在首篇,可陈丹青写的是鲁迅呵!两篇文章一前一后,可以让我们触摸到陈丹青追随约翰.伯格的痕迹。可惜,我们中的许多人已不太愿意去感觉语文的饱满和多彩了,如翁敏华所言。  相似文献   
56.
大先生     
鲁迅先生的相貌长得不一般。这张脸非常不买账,非常无所谓,非常酷,又非常慈悲,看上去一脸清苦、刚直、坦然,骨子里却透着风流与俏皮……可是他拍照片时似乎不做什么表情,就那么对着镜头;意思是说:怎么样?我就是这样!  相似文献   
57.
“好玩”是一种活泼而罕见的人格但我们并非没有机会遇见类似的滑稽人,平民百姓中就多有这样可爱的无名的智者。我相信,在严重变形的民国时期人物中,一定也有不少诙谐幽默之徒。然而我所谓的“好玩”是一种活泼而罕见的人格,我不知道用什么词语定义它,它决不只是滑稽、好笑、可喜,它的内在的力量远远大于我们的想像。好玩,不好玩,甚至有致命的力量——希特勒终于败给丘吉尔,因为希特勒一点不懂得“好玩”;蒋介石败给毛泽东,因为蒋介石不懂得“好玩”。好玩的人懂得自嘲,懂得进退;他总是放松的,游戏的,豁达的;“好玩”,是人格乃至命运的庞大…  相似文献   
58.
大先生     
鲁迅先生的相貌长得不一般。这张脸非常不买账,非常无所谓,非常酷,又非常慈悲,看上去一脸清苦、刚直、坦然,骨子里却透着风流与俏皮……可是他拍照片时似乎不做什么表情,就那么对着镜头,意思是说:怎么样,我就是这样!鲁迅的时代,中国的文艺差不多衔接着西方十八、十九世纪。纪  相似文献   
59.
灵堂琴声     
终日作画,音响常开着。八九年冬初,是在迟午,纽约第104频道古典音乐台正播放肖邦。曲毕,照例的报告曲目之后,是一条新闻:  相似文献   
60.
校企合作问题已成为制约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的瓶颈,如何调动中国企业积极参与职业教育,探索促进校企合作有效开展的模式和机制,使中国的职业教育走上健康发展的快车道,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