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教育   1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11.
基于数字技术的平台经济高速发展,与金融资本主导的资本循环形成竞争与融合,数字平台的核心是流量,金融活动的核心是信用和预期,资本驱动下的数字平台扩张和金融化基于流量、信用和预期展开;金融化中的信用机制促成流量变现,借助平台杠杆效应提高估值预期,高估值通过信用扩张得以变现,进一步吸引用户注意力扩大流量,形成“流量—信用—预期”的螺旋式上升。数字平台扩张和金融化的竞争融合具有多种形式:借助货币化和资本化,金融化实现对数字平台流量的估值与变现;借助内部流量微型循环,数字平台将信用拓展至整个社会网络,对金融化进行完善;最后,数字平台扩张和金融化之间就流量、信用和预期展开全方位竞争。  相似文献   
12.
传统的两缺口分析把引进外资与储蓄缺口或外汇缺口相联系,认为储蓄过剩与引进外资是不可能并存的,这与我国的实际情况不同。在我国经济运行中,一方面存在储蓄过剩,另一方面又有大量外资流入。这种矛盾既是我国资本运行低效率的反映,同时也是我国经济开放条件下储蓄投资不协调、非均衡的反映。储蓄过剩与外资流入的矛盾既不能通过控制国内储蓄来解决,也不能通过限制外资流入来解决,解决的根本之路是在提高资本运行效率的基础上,按照储蓄国内和国际均衡配置的要求协调引进外资与对外投资,提高储蓄投资的均衡水平。  相似文献   
13.
建立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双层收入分配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建立兼顾公平与效率的收入分配制度,为此,应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收入分配活动的特点,把收入分配的总过程分为微观收入分配过程和宏观收入调节过程,在微观收入分配过程中贯彻效率原则,在宏观收入调节过程中贯彻公平原则,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微观的收入分配过程是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实现的,宏观收入调节是在微观收入分配的基础上进行的,所得税制度、转移性支付制度和收入保障制度构成宏观收入调节的三大支柱;兼顾公平与效率,必须把微观收入分配制度和宏观收入调节制度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效率原则与公平原则相对独立地作用于两个不同的经济过程即微观收入分配过程和宏观收入调节过程  相似文献   
14.
徐州师范大学经济学院李厚廷教授的个人论文集<制度变革观察>于2009年12月由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发行.该论文集是作者对其1999-2009年间学术研究历程的回顾和总结,是作者近年来对中国经济和社会问题研究的新成果.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认为:国有大中型企业公司制改革重在构建企业高效运行的组织和制度基础,使企业成为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法人实体和竞争主体,为此,应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特点和要求,彻底改革传统的 工厂制"企业制度,建立规范的公司制企业制度;缺乏规范的公司制,会导致企业行为的扭曲,增加企业的代理成本,恶化企业资产质量,降低企业的运行效率;国有企业的公司制改革应步入规范化发展的轨道,包括法人治理结构规范化、委托—代理关系规范化、上市制度规范化和产权约束机制规范化  相似文献   
16.
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导致资本主导的全球生产网络的形成和资本的全球循环,形成核心国家主导外围国家的全球产业、技术和价值链,其“双重长臂外包”战略实施把外围国家纳入其控制的生产体系,同时也刺激了金融市场的畸形发展,强化了核心国家在全球生产网络和全球金融市场中的主导地位;借助对货币资本、借贷货币资本、虚拟资本的全球扩张和金融化杠杆,推动全球范围内的金融化资本积累和循环,进一步加强了核心国家对外围国家的产业和金融控制,在把外围国家纳入全球生产网络和全球循环中的同时,造成外围国家从属于核心国家金融化资本积累的从属性金融化。从属性金融化和金融化资本积累不仅造成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诸多困扰和障碍,而且助长了这些国家金融投机性、风险性,特别是这种从属性金融化同主动金融化结合形成过度金融化,极易引发金融危机。我国的金融发展要防止这种从属性金融化,避免重蹈一些发展中国家的覆辙,采取正确的金融发展战略,以不断强化金融服务于我国实体经济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