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1篇
教育   2篇
体育   29篇
综合类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阐述了创业型大学的基本特征与要求,指出应注重发挥高校体育教育在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中的独特功能:健康强壮的身体与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培养创业型人才的根本,体育教育中的体育精神的培养为创业型人才的成长、成熟打下坚实的基础,体育的多功能也得到愈来愈明显的体现.要加快创业型人才的培养,提高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22.
影响普通高校游泳课教学质量的因素分析及措施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普通高校游泳教学如何克服不利因素 ,在短期内使学生的游泳水平有显著提高。文中对学生游泳课分班情况进行分析 ,探究影响游泳课质量的主客观因素 ,并提出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相似文献   
23.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阐述当前海峡西岸体育产业发展的概况及优势和劣势,并以福州市的体育设施短缺为例,提出相关对策和措施,促进海峡西岸体育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4.
素质教育与高校体育接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为高校体育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极好的契机.本文着重论述了中小学、高校体育的状况,抓好素质教育与高校体育的接轨,以促进我国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的深化。  相似文献   
25.
优化我国女子中长跑运动员专项运动成绩指标的聚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对我国高水平女子中长跑运动员、普通高校试办高水平运动队学生运动员的身体素质、专项能力与运动成绩回归分析,从定量的角度,揭示不同身体素质、专项能力对运动成绩影响程度,其权重指标比依次为专项能力,速度力量,最大力量;研究结果反映,在高水平女子中长跑运动员训练中,大力发展运动员的专项能力,对提高专项运动成绩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26.
体育教学中“创新教育”的重要性及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12年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在《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首次提出“创新”概念,指出:“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在经济活动中引入新的思想、方法以实现生产要素新的组合。”世纪之交,创新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各级各类学校都根据自己的特点.逐步把创新教育当作素质教育的核心来推进。从知识经济的角度看,我国传统教育弊端之一是忽视  相似文献   
27.
为解决当前我国运动员管理体制中运动员退役后的社会保障问题,通过文献综述、案例分析、类比等方法,结果表明:影响福建省运动员退役后的保障工作顺利开展的因素有安置政策单薄、资金不足、市场重视奥运冠军和热门项目、运动员自身"求生"能力弱等。建议:拓宽安置渠道,多方筹措资金,提高运动员"求生"本领,及时丰富和落实相关社会保障政策等。  相似文献   
28.
以科学发展观推进校园体育文化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校园体育文化是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逐步形成的,是一种文化的历史积淀,它在社会文化环境和学校本身发展的合力作用下形成。文章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对推进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等方面进行多方位、多视角的探讨,以期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和大学的发展产生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9.
创建学习型体育教研部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需求。文中在论述研究背景、必要性、意义及方法论等基础上,从高校体育工作实际出发,采取制定方案、明确目标、强化措施、全力推进、领导带头,加强指导等方法推进创建活动的开展;提出了5种学习策略,旨在形成学习型组织,强化终身学习理念,重塑形象,提高素质,加强体育教研部建设,发挥职能部门的作用,促进高校体育可持续发展。并为普通高校提供可行的理论模式和实践方案。  相似文献   
30.
我国大、中学体育衔接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中、美两国大、中学体育衔接以及我国竞技体育各训练层次的衔接作了分析比较,发现大学生体育表现差的根本原因是他们的中学体育出现了间断,提出了解决我国大、中学体育衔接问题,从而促进学校体育教学的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