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1篇
  免费   0篇
教育   159篇
科学研究   1篇
综合类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8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21.
举例是思品课教学不可缺少的.然而课堂上往往只听到教师举例,而缺少学生举例.这样的课堂不仅显得单调、沉闷,而且不利于开发、培养学生的能力.思品课教学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就应关注和重视学生举例.本文试就学生举例的价值、分类以及举例能力的培养,谈些认识和体会.……  相似文献   
122.
板书是教师的“第二语言”。思品课教师借助板书,可以激发学习兴趣,引起学生定向注意;可以突出教学重点,显化明理要点;可以提供情感信号,强固学生情感体验;可以提炼行为要诀,指导学生行为实践。总之,板书对促进思品课“明理”、”“激情”、“导行”等基本任务的完成,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拟从三个方面介绍思品课板书的设计,并对8种优秀板书案例略加评点。 一、从显示“明理”纲要方面进行设计。 思品课重在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板书设计应围绕教学要点,从指导学法,促进学生道德思维操作上下功夫,力求用最精要的文字显示“明理”纲要。 第1种:“剥笋式”。即通过层层剖析、层层掘进,把要明白的道理或观点的内核显示出来。请看如下板书:  相似文献   
123.
培养儿童的逻辑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十分重要任务。新《大纲》指出:“通过教学使学生具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这就需要我们逐步培养儿童敢于思考问题的习惯,善于思考问题的能力和技巧。究竟怎样加强儿童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呢? 1.要激励儿童学习数学的兴趣。兴趣既是儿童学习的起点,又是发展他们逻辑思维能力的直接动因。我们要用恰当的方式使儿童感到知识不是“硬灌”“死记”的,而是他们内心的需要。儿童一旦  相似文献   
124.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思品课第5册教材是根 据《大纲》关于中年级教学要求,针对三年级第一学期学生年龄特点编写的。全册12课,大体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6课)是良好的意志品格培养,着重教育学生做勇敢、诚实的孩子,从小注意锻炼自己的意志力。第二部分(7—9课)是热爱学习教育,着重培养学生专心致志,刻苦学习和主动学习的态度。第三部分(10—12课)是文明礼貌教育,主要是使学生懂得一些日常生活中待人接物的礼节,初步培养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如果将本册新教材同已经使用过的1—4册教材相比照,就可以发现它有如下三个特点:  相似文献   
125.
德育新课程《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的教学有何特点?本文拟结合对教学案例的评析,谈三点体会。  相似文献   
126.
暑假已经来临,祝老师们假期生活愉快。 九年义务教育教材自1993年秋季在我省推广使用以来,各地教研部门及学校抓住契机,抓住新大纲、新教材的学习、贯彻与研讨,促使广大教师明确培养目标,转变教学观念,学习钻研教材教法,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业务素质。总起来看,各学科新教材的使用是令人满意的,在促进我省九年义务教育质量提高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为了配合新教材今秋第二学年的使用,我们组织力量编写了这套小学思想品德、语文、数学等学科义务教育教材的第三册备课资料,供教师们假期备课之用。这次编写是在广泛听取与收集教师们对第一、二册义务教材备课资料使用意见的基础上进行的,进一步贴近教学实际,满足不同层次教师的需求,做到内容丰富,观点新颖,编排合理,形式多样,加强资料的实用性与指导性,是我们这次编写工作的着力点。尽管如此,错谬与缺点仍然在所难免,希望广大教师把这套资料使用过程中的意见和建议告诉我们,以便今后改进。  相似文献   
127.
谈思想品德课的道德概念教学湖北枝城市教研室陈光全道德概念是构成思想品德课教学内容的最基本因素,是道德主体实施思维操作的元件,是建构道德观念的骨架。学生只有理解、掌握了道德概念,才能形成正确的道德认识,提高思想品德素养。本文拟从四个方面谈谈道德概念教学...  相似文献   
128.
陈光全 《中国德育》2008,(10):48-50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新课程的启动已有七年了。作为表征新课程勃勃生机、区别于传统德育课“授一受”模式的活动教学,怎样才能呈现优质的品位?学生怎样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发展?活动教学怎样才能赢得最佳实效?笔者以为:活动教学一定要特别注重彰显“五性”——即活动教学的方向性、体验性、差异性、生成性、情感性。  相似文献   
129.
国家教委于1997年4月颁发的《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思想品德和初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对于思品课落实素质教育要求,重塑思品课的新形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思想品德课从1981年开设至今,已有十七个春秋。为了指导这门学科的教学,国家已颁发过三个教学大纲。最后一个大纲名为《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是1992年颁布实施的。新的《课程标准》与原《大纲》相比,究竟有哪些重大的变化?或者说随着《课程标准》的贯彻实施,小学思品课会有什么新的走向?根据笔者对原《大纲》和《课程标准》的比较分析,大致可以概括为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0.
按照新课改的理念,能够运筹、创意、完成教学设计方案,是教师应具有的一项新的教学基本功. 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对各种课程资源进行有机整合,对教学过程中相互联系的各个部分做出整体安排的一种构想. 什么是品德课程的教学设计?如果用通俗的语言解释,品德课程的教学设计,是指以生活德育、实践德育和生本理念为指导,以教材为中介,围绕学生"学什么"、"怎样学"、"学到什么程度"(即教学目标)以及切入相应学习评价而进行的系统性策划与创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