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1篇
  免费   0篇
教育   159篇
科学研究   1篇
综合类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8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21.
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师目前正在考虑:新的学期将给学生讲些什么课题? 一个教学课题,反映了一节思想品德课的教育主旨,又是该学科整个学期教学计划的组成部分。正确地确定一节课以至一个学期的教学课题,是关系到提高小学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质量,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任务的首要的、也是带关键性的一环。怎样确定课题呢?一般应遵循以下四条原则: (一) 依据教学大纲《全日制五年制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大纲(试行  相似文献   
22.
综合练习在第三册教材结构体中居重要地位。它是强固道德知识的载体,是训练、提高学生道德认识能力、道德情感表现能力和道德行为践履能力的园地。本文仅就该册综合练习的特点谈几点看法,供老师们参考。 一是强固重点。一套综合练习,只能倾斜在教学重点和难点方面。例如,对于低年级儿童,培养他们热爱  相似文献   
23.
童话是“儿童思维活动、高尚情操和志向的生机勃勃的源泉。”(苏霍姆林斯基语)思品课教材中有不少文质兼美的童话。下面以义务教育思品双册教材(人教版)的部分课文为例,具体谈谈童话型课文的若干教学问题。  相似文献   
24.
面向新世纪的思想品德课教学,不仅要加大教学方法改革的力度,而且要加强对教学方法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按照《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思想品德课和初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程标准》)的有关精神,本文拟从方法论的角度,谈谈思想品德课选择和使用教学方法的四条原则。  相似文献   
25.
品德课程教学的"课后延伸",是指循着课内教育主题深化的脉络,继续向课外时空延伸,让课程去追随学生的生活,使品德教育流程或明或隐地贯穿于学生课内外的所有生活领域.  相似文献   
26.
《我的家乡在哪里》是鄂教版《品德与社会》第七册的教学内容。 活动一 猜一猜,引入新课 (教师播放歌曲《谁不说俺家乡好》,营造学习氛围) 师:同学们,家乡是每个人一生中特别眷恋牵挂的地方,我们的家乡在哪儿呢?这里有一首儿歌(多媒体呈现字幕:中国有个洞庭湖.它把两省分清楚。湖的南部是湖南.北部省名叫什么?),请大家猜一猜是哪个省。  相似文献   
27.
[活动一]猜一猜,引出主题 出示课件(呈现两组具有强烈反差的画面。旨在强化学生对冬天景色的感受) 第1组画面:稻子成熟了,金灿灿的;挂满枝头的桔子金黄金黄的。 师:你从屏幕上看到了什么?你能从画面上的景物猜出这是什么季节吗?  相似文献   
28.
思品课教材文图兼美,其内含的道德情感因素,不仅丰富多彩,而且格调高尚.按照道德情感信息的负载方式划分,有“显  相似文献   
29.
凸显“综合”特色的“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以下简称“两品”)新课程,已经跃然进入小学课程体系,正在全国城乡学校逐步实施。按照新课改的精神,教学不是教师单向培养学生的活动,教学的本质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我们应从主体性、互动性、互惠性等方面来把握“师生交往”的本质特征。主体性。既然是交往,教师和学生都是主体,而不存在谁依赖谁的问题。师生之间也不是师尊生卑,而是一种相互平等、相互理解的人与人的关系。互动性。既然是交往,就意味着教师和学生要共同参与,建立起学习的共同体,进行对话和信息交流,彼此之间实现双向和多向的互动。互惠性。从学生一方看,交往无疑有助于主体持久的肯定或否定的内在反应倾向”(章志光《心理学》)。就课堂教学而言,师生之间能否实现正常交往,在很大程度上是与教师的态度分不开的。大凡教师抱着倾听、尊重、友善学生的态度,就能建构接纳、支持对方的环境氛围;使学生坐在教室里,如同置身于一种自然、自由的空间,使心灵感到敞开和舒展,与教师交往无遮无障;反之,教师对交流者持有负面、否定的态度,学生就不愿意与之交往。教师如何优化自己的态度呢? (一)倾听师生交往是以彼此倾听为条件的。在交往过程中,不仅学生要倾听老师的话语,而且老师要倾听学生的感受、体验。无论与学生个体交往,还是与学生群体交往,教师都要全神贯注,耐心听取学生  相似文献   
30.
新世纪德育课程改革已走过十年历程,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建构了生活化德育的基本理论,推动了德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促进了学生道德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把德育教材建设带入多姿多彩的新时代,从而变革了学校德育的整体面貌。当然德育课改中也存在着教学目标虚化、教学设计偏颇、教材使用迷失、忽视农村学生生活等问题。今后十年德育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强调要坚持并发展生活德育理论,提升德育课程的教学品质和研究品质,深化德育课程资源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