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1篇
  免费   0篇
教育   159篇
科学研究   1篇
综合类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8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小学思想品德(鄂教版)第12册教材与第11册教材紧相衔接,继续对学生进行基本道德规范教育,使学生对前五年所学的有关学校生活、公共生活和国家民族生活中的道德知识有一个较全面、较系统的了解,并针对相关的道德现象作出正确的评价和选择,在行为要求上更强调自觉性。 一、教材构架与内容分布 _ 本册教材共三大单元,分别对学生进行学校生活、社会公共生活和国家民族生活中的基本道德规范教育(因与第11册相衔接,单元序号标为三、四、五)。  相似文献   
42.
何谓超越?《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超出、越过。本文所言超越,包含了在不同情境、不同条件下的升华提升和创新三种含义。所谓升华,是指将文本用于教学情境,通过与学生互动,充分彰显教科  相似文献   
43.
实施思想品德课的道德行为规范教育以及组织相应的行为操练活动,常常需要借助一定的情境来完成。教师在对情境的设计和对倩境的呈现方面已经创造出了多种方式和经验。有的借助画面、挂图显示倩境,有的通过摹声摹状表现情境,有的采用艺术处理再现情境,有的借助语言手段描摹情境。本文谈的是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借助语言描摹情境的设计、运用以及对儿童道德行为操练所起的作用。借助语言描摹情境,指的是教师通过自己的教学  相似文献   
44.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课标》提出的生活德育理念、价值取向理念、尊重儿童理念和意义建构理念,是课程的精髓所在。它既是教学设计的理论柱石,又  相似文献   
45.
陈光全 《湖北教育》2002,(17):16-17
儿童心灵不是一个需要填满的罐子,而是一颗需要点燃的火种。——普罗塔克(古罗马教育家)一、问题的提出只要到课堂上去看一看、听一听就不难发现,教师仍然扮演讲坛上的主角。最精彩的语言出自教师之口,最精彩的演示出自教师之手,  相似文献   
46.
《新课程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石》——什么样的课程理念孕育什么样的教学构想,什么样的教学构想呈现什么样的教学景观。基于新课程标准的四大理念,文章指出了品德与生活课程教学设计的关注点,这对品德课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有非常实际的指导意义。此文之后,编者特意安排了三篇教例,目的是引导读者从理念到操作走个来回。  相似文献   
47.
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对于每个教师都至关重要。特别是品德与生活教师,面对的是刚刚离开幼儿园进入小学的儿童。究竟如何认识、看待、评估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或者说,这些孩子在教师心目中究竟占有何种地位?这些极为敏感的问题,关系到儿童自身的价值和尊严,涉及师生之间会建立起什么样的关系,教师能否从内心深处妥善地解决好这些问题,并确立起相应的信念,将直接关系到课程实施的成功或失败。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核心是要珍惜童年生活的价值,尊重儿童的权利。可从以下四点剖析其要义。  相似文献   
48.
你思考过日常生活中的这种现象吗?表,一般都带在左手的手腕上,如果有一次你把表带到了右手上,而一旦需要看时间时,你仍然会习惯地抬起左手。这是一种“心理定势”效应。当人们长期地、反复地重演某种动作,就会形成一种带自动化的定向反射。心理学家认为,不独人的行为,就是人的思维也有这种定势效应。思维定势指的是按固定的思路解决问题。它的作用包括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一种是积极作用,即人们利用先前解决问题的成功思路,能够敏捷地解决同类问题。一种是消极作用,它会阻碍思路的开阔,影响问题的解决。为了研究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心理学家卢钦斯曾经做  相似文献   
49.
这一次的教师暑期备课资料,改为《“课程标准 ”学习与实践》。这一改变,一是为了突出按《课程标准》的精神指导课堂教学实践;二是试图将过去研究教师的教转为研究学生的学,从学生学的效果来检验、评价教师的教,改进教师的教。这祥做效果如何,怎样进一步办好这一专栏,希望大家发表意见。 这一期所编发的内容多为教学案例及案例研究,有的是以一个个生动的课例为依托,进行教学的探新与思考;有的从一个个精彩的教学片断切入,阐述教学的新观点、新理念。这些文章还特别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关注他们的疑虑、困惑或热望,这也是案例及案例研究的人文精神所在。我们将深入编发这方面的文章。 案例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教案,案例是对实际情境的叙述,教学案例描述的是教学实践。案例最主要或者说最基本的表现方式是叙述,它以丰富的叙述形式,向人们展示一些含有教师和学生的典型行为以及感情在内的生动的教学实践。案例研究文章要做在“研究”上,一是要突出课例的特点,注重过程及细节真实性的描述,要详细描述事例友生、发展过程中的冲突与情境;二是要挖掘课例的价值,围绕一个方面的理论,可以作出多种诠释或理论阐述。我们期待着这方面的文稿。  相似文献   
50.
关于思想品德课的课题研究湖北省枝城市教研室陈光全一、思想品德课题的特点纵观思想品德课教学轨迹,仍是通过课题与课题的教学,渐趋推进和教学累积而运行的。按照教学大纲编写的六年制全套思想品德课教材,总共有140多个课题。从总体看,这些课题有些什么特点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