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1篇
  免费   0篇
教育   159篇
科学研究   1篇
综合类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8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1 毫秒
91.
20世纪即将过去,21世纪的曙光已经闪现。写好素质教育这篇大文章,既是时代赋予教育工作者的任务,又是人民的重托。思品课作为小学教育教学系统中的一门学科,在素质教育中应当勇于开拓,为促进学校素质教育整体目标的达成发挥积极作用。一、思品课实施素质教育理应走在前头思品课作为小学教育教学系统中的一门学科,是素质教育的承担者。按照学科的性质、特点,它在实施素质教育时,应从落实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92.
思想品德课中的画面作业,数量较大,种类亦多。充分认识这类作业的训练价值,认真研究它的结构、类型和训练要求,不仅有助于教师驾驭教材,而且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水平。画面作业的结构,一般由“画面”以及与画面内容相应的“设问句”等两部分构成。画面是作业题的主体部分,它将问题情境形象、逼真地显现出来:设问句用以点明问题的指向和要求,是画面作业的提示部分,带有从属性质。  相似文献   
93.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反馈,是指在师生交往情境中,教师对源于学生的态度、行为、言语、情感、创意和作品等,通过瞬间应对思考后,借助言语、非言语信号(含面部表情、手势、姿态等),再返回给学生的一种教育教学行为。  相似文献   
94.
我不害怕     
活动目标1郾培养学生自信的情感素养以及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2郾让学生养成勇敢、不胆怯的行为习惯。3郾围绕课题,了解相关的自然、生活常识,掌握相关的技能。4郾体验提出问题、探索问题的过程,尝试进行小课题的探究活动。活动准备1郾制作投影(投影内容见活动一、活动六)2郾准备录像(录像内容见活动二)3郾制作课件(课件内容见活动四)活动过程活动一:主题调查1郾(引言)在日常生活中,你感到什么最害怕?请大家把自己的心里话说出来。2郾学生发言。(如怕毛毛虫、怕打雷、怕在黑屋里睡觉、怕与生人交流等等)。3郾小统计(以小组为单位,让学…  相似文献   
95.
语文第九册第34课《别了,我爱的中国》是一篇抒情散文。作品中倾述了作者在大革命后离开祖国,“为的是求得更好的经验,求得更好的战斗的武器”的心愿,抒发了“我”的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怀。根据“我”的情感发展过程,全文可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记述了“我”离开祖国时所耳闻目睹的具体事实并由此所激发的爱国主义情感。第二部分叙述了作者出国的目的,表示了为建立新中国而战斗的决心。本文仅就第一部分的情境教学,谈几点粗浅体会; 课文的第一部分相继展示了三个典型场面,并用挚爱祖国的红线相串。  相似文献   
96.
陈光全 《中国德育》2005,(11):14-15,25
所谓“教师的角色期待”,是指与教师的社会地位、身份相联系的被期望的教师行为。按照推进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及德育课程“回归儿童生活”和教学创新的需要,德育课教师要表现出引领课程的新的教育教学行为,用新的形象在学校德育领域的主渠道“亮相”。据此,德育课教师的角色期待也应与时俱进具有新的内含:即由道德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实施自主学习的指导者、学生德性建构的支持者、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以及道德人格的示范者。  相似文献   
97.
《品德与生活》课程的开设,对于帮助和促进学生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完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促进课程改革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8.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思想品德课第五册(“人教版”),将从1995年秋季始,在全国使用。这册教材是供结束了低段学习生活而进入中段第一学期小学生使用的。为了体现中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特点和思想品德发展的需要,它必然同已经使用过的低段教材有较大不同。首先,第五册的教学内容较前四册教材的教学内  相似文献   
99.
思想品德课要树立育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就应特别关注和重视学生的体验学习。所谓“体验学习”,是指让学生亲历某件事(包括心理上的亲历和参与实践亲身经历或“亲为”),从中获得真切感受,以提升道德认识,并激发起相应的道德情感。以往的思想品德课,大多采用“美德袋式”教学,习惯于由教师介绍或呈现典型故事或案例,从中分析并概括出道德概念和道德规范,学生则是被动接纳,完全处于被动地位。体验学习撇开了线性、纯逻  相似文献   
100.
<正>"儿童观"是小学德育课程一个重要的理论支点,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怎样把握、领悟小学德育课程的儿童观呢?本文拟从三个方面进行解析。一、珍视童年生活的价值(一)童年:别有风采的生命阶段1.儿童的天性什么是天性?《心理学词典》解释:天性是指"有机体天生或遗传的特性或特征"。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