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篇
  免费   0篇
教育   98篇
科学研究   9篇
各国文化   2篇
综合类   1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6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李毅、寇清杰认为,方克立长期关注中国新文化的体用问题,20多年来发表了多篇相关论文。20世纪80年代,张岱年比较系统地阐述了综合创新的文化观,方克立是其最有力的支持者、阐释者和发挥者之一。"马魂、中体、西用"一方面是对近代中国体用之争进行历史反思的新成果,另一方面是运用张岱年综合创新论考察当代中国文化建设实际的新收获。张允熠认为,"马魂、中体、西用"论是直接对张岱年运用体用观念阐述"马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文化观或文化价值论的一种细化和发展,也是对张岱年"文化的综合创新"论在时代高度上的一次重新解读和提升,"综合创新"系综合命题,"马魂、中体、西用"论为分析命题。但这种表述方法也有需进一步推敲和完善其论证之处。刘仲林认为,中国哲学的创新,不仅要厘定马、中、西的价值定位,还要关注哲学创新所需具备的要素。张岱年也将文化的综合创新称之为"文化创造主义",并阐明了融会中西、激励精神、创发原则、应用科学四要素,这四要素皆可归结于创造精神。陈卫平认为,"马魂、中体、西用"是受到张岱年"综合创新"论的启发,是对其"对理法"的发挥结果。"马魂、中体、西用"作为对"综合创新"论的继承和发展,深得"对理法"真髓,不仅指出了三者在当代中国新文化建设中各自的价值定位,也有见于三者既有长短又能互补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42.
从共同参照关系的分析入手把话语和篇章中与共同参照有关的关联手段分为重复、部分重复、替代、省略和词汇关联五个部分,并一一作了分析,然后对话语和篇章中其他的一些关联手段-话语标记和内在的语义联系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43.
在近代中国,进化论是主宰戊戌前后至五四前后思想界的世界观。这是学术界的共识。但是,从世界观变革的角度来研究中国近代的进化论,仍是有待于深入的课题。本文试图通过考察进化论和中国近代政治思潮的关系,来论证它在指导中国人解决时代的中心环节的过程里,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同,成为现实中的世界观。 戊戌前后至五四前后的中国政治思潮,可归纳为民族主义、自由主义和社会主义。这三大政治思潮鼎足于19世纪的欧洲,随着欧风美雨的东驰而传入中国。这三大思潮在中国的土地上都为进化论所引导。  相似文献   
44.
儒学传统的当代价值如何可能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文章围绕儒学传统的当代价值如何可能,探讨三个问题:如何揭示和呈现儒学传统?如何评价儒学传统的价值?如何实现儒学传统的价值?揭示和呈现儒学传统,不仅要阐释正统儒学的传统,也要发掘非正统儒学的传统;不仅要梳理典籍里的儒学传统,更要考察实际中的儒学传统.评价儒学传统的价值,必须正确运用工具价值和内在价值这两个尺度,并将它们统一,不仅从外在的时代根据,而且从内在的民族智慧来评价儒学,走出激进主义与保守主义的轮回;对儒学与西学之长短的评价,需要确立辩证的尺度,认识到两者的价值互补性,使得对儒学当代价值的阐明,既有抗拒西方文化霸权的意义,又不会导向国粹主义.当代中国实现儒学传统的价值,需要在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和语言文字这三个环节上作出制度上的安排;由此来实现的儒学当代价值,不是其原有价值的翻版,而是融入当代中国的价值体系之中.  相似文献   
45.
我国独立学院师资规模在迅速扩张的同时也面临着许多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当前我国独立学院师资队伍建设的现状,指出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结合独立学院的未来发展,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6.
重大公共安全报道的机制与操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新闻改革的不断深入,各类媒体关于公共安全与危机处理的报道,也得到不断改革与加强.报道时效大大增强,报道数量大幅增加.这一趋势反映了政府处理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大幅提高,决策越来越科学,既增加了透明度,又提高了公信力,大众的知情权日益得到重视.同时,这也对新闻报道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新华社近年在相关报道中,积极探索按照新闻规律开拓新闻资源,积累了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47.
中国近代哲学是在解决"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和古今中西之争中形成的形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同时,中国近代哲学是中国哲学史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主要围绕着四个问题展开:历史观问题、认识论问题、思维方式和逻辑方法论问题、理想社会和理想人格问题。这四个方面的问题,展现了中国近代哲学与传统哲学变革与继承统一的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48.
如何认识和评价“五四”,始终是八十年来思想文化史上的重要关注点。困而对八十年来“五四”观的梳理也就显得十分重要了。本文在揭示“五四”观历史延伸脉络的同时,意在对八十年来的“五四”观给予深刻的反思。  相似文献   
49.
论爱因斯坦的物理学几何化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爱因斯坦融合哲学、美学与创造学为一体的物理学几何化思想,以及这种富有现代重大意义的科学思想在物理学理论创造和物理教育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0.
<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以悠久的中华文明为深厚土壤的。这意味着我们今天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从历史的经验中获得启示。中国传统社会在汉代以后的2000多年里,尽管改朝换代的悲喜剧一幕又一幕,但是儒学作为核心价值却一直没有变,儒学始终指导和规范着国家、社会和个人,渗透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借用理学家的话来说,就是"无所逃于天地之间"。这意味着儒学的核心价值得到了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