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教育   19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1.
参麦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心室重构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大鼠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通过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AMI模型大鼠,AMI后24h存活的48只大鼠随机分为四组:AMI后1周模型组;AMI后参麦注射液治疗1周组;AMI后2周模型组;AMI后参麦注射液治疗2周组。另设1周、2周假手术组各8只。治疗组每日腹腔注射参麦注射液1次,AMI模型组和假手术组大鼠腹腔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测量各组心室重构参数。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AMI后1周时,心室腔已明显扩大(P〈0.05);到梗死后2周时,心室腔内径扩大更明显,与假手术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且心室重量指数(VWI)比假手术组明显增加(P〈0.05)。参麦注射液治疗2周后可改善心梗后心室重量指数增加、心室腔扩大的病理变化(P〈0.05)。结论:参麦注射液能改善大鼠AMI后心室重构。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临床上运用经皮冠脉腔内成形术、冠脉搭桥术、冠脉旁路移植手术和溶栓术等内外科治疗手段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使缺血心肌组织在短时间内恢复血供,以提供代谢所需的营养物质并清除代谢废物,有利于减轻缺血损伤,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对大鼠急性缺血再灌注心肌结构的影响.方法:24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n=8):假手术组、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组和参麦注射液治疗组,各组缺血30min,再灌注2h后取心肌标本,分别在光镜和电镜下观察.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参麦治疗组心肌细胞和细胞器破坏显著减轻,局部出血很少,结构接近正常.结论:参麦注射液对缺血再灌注心肌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利用细胞内微电极记录技术,观察了34例家兔左心室流出道离体组织的自律性电活动及其动作电位特征。结果:31例(91.18%)(包括电刺激诱导部分)可出现自律性电活动,并且可在局部组织记录到典型的慢反应动作电位。提示:家兔左心室流出道组织也具有自律性,这进一步证明哺乳类动物左心室流出道组织具有与普通心室肌不同的电生理特性,其生理功能也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探讨氯化镍对心脏自律细胞的影响。方法:利用细胞内微电极记录技术,观察了18例家兔窦房结和左心室流出道自律细胞动作电位的特征。以分析Ni~(2 )对窦房结和流出道自律细胞作用的异同。结果:用180μmol/L NiCl_2灌流后两自律细胞自发慢反应电位的VDD、APA、Vmax、RPF均明显下降(P<0.01),而且窦房结细胞APD、APD_(90)也显著延长;二者的MDP、APD_(50)均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NiCl_2对窦房结起搏细胞和主动脉前庭自律细胞动作电位0相和4相去极离子流有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生理学实验考核方法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体现素质教育的教学改革趋势,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素质,配合生理学理论课教学大纲的改革,使学生充分掌握所学的专业知识,全面培养学生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生理学,为今后临床实践打下扎实的基础。我们总结了教研室全体教师多年实验课教学、辅导、考试、指导实习工作中的经验,针对学生所学实验内容,按实验报告、实验设计和实验技能进行考核。力求使学生通过考试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促进全面发展,以培养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17.
右心室流出道电生理特性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右心室流出道的电生理特性,并探讨其与心室流出道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利用细胞内微电极记录技术,观察豚鼠右心室流出道组织的电活动特性.结果:在23例豚鼠右室流出道组织标本中4例(17.39%)可记录到自律性电活动.在紧靠瓣膜下及流出道光滑部的局部区域可记录到非自律性慢反应电位(MDP:62.28±8.14mv,APA:65.22±15.18mV,Vmax:22.27±8.13v/s,APD90:176.24±10.13ms,APD50:123.47±12.3 6ms)及形态不典型的自律性慢反应电位,其0相去极化速度、幅度及动作电位时程变异较大.大部分区域为非自律快反应动作电位(MDP:71.23±6.62mv,APA:79.33±5.48mV,Vmax:103.13±9.03v/s,APD90:166.23±20.33ms,APD50:126.33±16.26ms),其特征与普通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相似.结论:右心室流出道组织的电生理特性与普通心室肌不同,其自律性和电生理异质性可能是某些流出道心律失常的电生理学基础.  相似文献   
18.
55例Ⅱ型糖尿病患者心阻抗血流图中,(1)C波形态:血压正常组(n=33)表现为正常型9例,占28.13%,切迹型19例.占59.38%,迟缓矮小型3例,占9.3%,双峰型2例,占6.26%;高血压组(n=22)正常型5例,占22.72%,切迹型9例,占40.91%,迟缓矮小型6例,占22.72%,双峰且矮小型2例,占9.09%。(2)C波波幅:血压正常组为20.36±4.59Ω/s,与健康对照组的25±6Ω/s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高血压级为14.58±4.46Ω/s,与健康对照组和血压正常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1)。(3)C波上升时间:血压正常组为0.78±0.13ms,高血压组为0.84±0.18ms,与健康对照组的0.5±0.17ms相比,均明显延长(P<0.01)。本结果提示:糖尿病在心阻抗微分图中的这些表现特点,为糖尿病的早期诊断尤其对隐匿型糖尿病的诊断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9.
传统观点认为,左心室流出道(主动脉前庭)在心脏泵血过程中,仅作为血液的输出径路,并认为该部组织缺乏伸展性和收缩性,因而对它的生理特征和功能一直未予重视。随着研究手段的发展,人们发现一些心脏疾病与心室流出道有密切的关系,如左、右心室特发性室速、早搏等心律失常,都与流出道的结构、形态和功能有关,对流出道的生理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