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0篇
教育   72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1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0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拜见朱鹮     
朱鹦在中国,也只是在陕西洋县一地有。洋县在秦岭南麓,汉江边上,有平坦的坝子,有曲线优美舒展温柔的缓坡,有重叠起伏一袭秀气的丘陵,有挺拔伟岸弥漫着原始森林气息的秦岭群峰,有如画如诗的田畴和稻地,更有性情温和天性怡然的乡民……在世界各地的朱鹦相继灭绝(日本仅余一只失去繁殖能力的老鸟)的现今,洋县却存留住了这种鸟儿。  相似文献   
12.
樱桃     
青梅老尽樱桃熟,幽墙几多花。——樱桃又名楔荆桃、车厘子,外形娇小玲珑,惹人怜爱,吃起来口感甜中带微酸,滋味纯美。樱桃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西汉《尔雅》记载:“楔荆”就是中国樱桃。东汉《四民月令》有“羞以含桃,先荐寝庙”的记载。据《说文》考,“含桃”,即莺桃,莺鸟所食,又名含桃。樱桃含铁极其丰富,居各种水果之首。常吃樱桃对于缓解贫血有一定的作用,也适宜体质虚弱、面色无华者食用。但上火者需慎食,糖尿病患者忌食。  相似文献   
13.
家之脉     
正1950年春节过后的一天晚上,在那盏祖传的清油灯之下,父亲把一支毛笔和一沓黄色仿纸交到我手里:"你明日早起去上学。"我拔掉竹筒笔帽儿,是一撮黑里透黄的动物毛做成的笔头。父亲又说:"你跟你哥伙用一只砚台。"我们家木楼上有一只破旧的大木箱,乱扔着一堆书。我看着那些发黄的纸和一行行栗子大的字问父亲:"是你读过的书吗?"父亲说是他读过的,随之加重语气解释说:"那是你爷爷用毛笔  相似文献   
14.
这天,作家刚醒来,弟弟来了。弟弟从山区老家来,肩头挎着一只早已过时的仿军用黄色帆布包。作家看见弟弟的第一眼,当即想着自己兜里还有多少钱。兄弟姐妹生活在尚未脱贫的山区,凡是找上门的,作家总得给些钱。弟弟坦然直言:"哥,你别慌,我不要钱。我知道你名声很大,还是没钱。"作家听了,有点儿摸不着头脑。  相似文献   
15.
正朋友打电话来约我写一点有关月亮的记忆。话音未落,我的心底便有一轮又圆又大的满月缓缓浮现。这是我平生见过的最大的月亮,在毛乌素大沙漠的天空悬浮着,也沉浮在我的心底,整整25年了。那是1985年的酷暑时节,由路遥挑头在陕北召开"长篇小说创作促进会"。当时的情况是,新时期出现的一茬陕西青年作家,正热衷于中篇小说和短篇小说的创作,尚无一部长篇小说出版,作协领导有点着急,便着手促进一下。会议的第二阶段聚会地由延安转移到毛乌素大沙漠中的塞北重镇——  相似文献   
16.
父亲的树     
又有两个多月没有回原下的老家了。离城不过五十华里的路程,不足一小时的行车时间,想回一趟家,往往要超过月里四十的时日,想来也为自己都记不清的烦乱事而丧气。终于有了回家的机会。也有了回家的轻松,更兼着昨夜一阵小雨,把燥热浮尘洗净,也把心头的腻洗去。进门放下挎包,先蹲到院子拔草。这是我近年间每次回到原下老家必修的功课。或者说,每次回家事由里不可或缺的一条,春天夏天拔除院子里的杂草,给自栽的枣树柿树和花草浇水;秋末扫落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邢小利的为人处世及作品的评述,颂扬了作者真实、真诚、直白的语言姿态和富有良知的人格魅力。论证了境界、情怀和人格三者之间相辅相成、互相制动的关系。对知识分子而言,要想写好作品,必先做好人,人格限定着境界和情怀,也关涉着作家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文如其人,作家的语言文字展示着作家的情怀、境界和人格。  相似文献   
18.
陶冶与锻铸     
陶冶与锻铸陈忠实我对家乡灞桥区发生的变化和进步尤其敏感,无论报刊、广播、电视等媒体上出现灞桥地区的新鲜事,都常常使我怦然心动;每一次因公因私踏入灞桥地域,我的情绪便不自觉地兴奋欢悦起来,似乎那里的地磁磁场与我的心脉有一种神秘的感应;想来不完全是狭隘自...  相似文献   
19.
我生长在一个世代农耕的家庭,在小学阶段没有接触过文学作品,尚不知世有“作家”和“小说”。上初中时我阅读的头一本小说是《三里湾》。这也是我平生阅读的第一本小说。我随之把赵树理已经出版的小说全部借来阅读了。  相似文献   
20.
老君台记     
到鹿邑城东北不远处去看老君台,传说那是老子升天的地方。尽管我基本不信神更不信鬼,却仍然兴致高涨,纯粹在于神话传说超乎常人想象的那种神秘而又神奇的魅力,令我不介意有或没有。也就不存在信或不信的心理障碍。老子有创立并铸就中国道教教义的经典著作《道德经》,是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老子就出生在今属河南的鹿邑东太清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