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0篇
教育   57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发展特点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不同地区教育共同发展战略研究”进行了一项跨省区大样本调查研究,用一套以实践操作能力与情景行为选择为主要内容的综合类开卷式书面访谈,对小学4年级、初中2年级学生学习与生活的认知水平、情感水平、行为水平及其相关因素进行综合测试,以了解学生发展水平的质量及其相关因素,探讨不同地区义务教育发展不平衡的某些特点。运用SPSS软件统计分析3337份有效测试卷得出的结论是:1、不同地区小学生基础化课质量水平有显性差异,而思想以及行为习惯等综合素质能力没有显差异;2、在江苏、安徽两省。协调与他人关系及叙述能力、协调与社会关系及论述能力、书面表达能力,城市中的学生优于农村学生,城乡差异显;数学综合能力得分低而无城乡差异;英语实践能力没有城乡差异;3、在解决了温饱问题之后,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基础化课质量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家长对子女的化教育投入、教师对学生学业评价、父母对子女学业期望均无明显正相关联系。  相似文献   
22.
美国教育发展战略的启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重视教育的自变量功能,在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关头提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战略;每次提出教育发展战略都以高质量的教育研究报告奠基,使教育发展战略具有科学方法论的基础与国情针对性;始终围绕机制、权利、资源、培养目标、基础课程与质量评价几个要害问题设计教育发展战略与策略;中央政府的自我定位是"科学地提出问题,以立法与拨款定向有序地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23.
华夏农业文明与华人教育理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华人,无论国内的,还是海外的,都是“龙”的传人。他们的共同点在于都是以文化的民族性为根基。正是对这种文化之根的认同感、归属感、自豪感,以及由此而形成的民族凝聚力与民族进取心,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延续五千年并继续兴旺发达的根本动力。中华民族文化的“根”就扎...  相似文献   
24.
农村教育概念的探讨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国际社会对农村教育的认识经历了一个发展的过程。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援引莱斯特·B·皮尔逊1969年的研究(《发展中的伙伴》,纽约,普雷格出版社)认定“生活在发展中国家(不包括中国)的人民有22%住在农村。”〔1〕显然,这是一个大大低估了的数据。19年以后,1991年6月在中国山东省泰安市举行了农村教育国际研讨会。作为世界全民教育大会的后续活动,来自世界五大洲的44个国家的代表,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世界银行等8个国际组织的代…  相似文献   
25.
大学新教师从哪里起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学教师不仅是职业、专业,更是一个崇高的事业.大学新教师应具有称职的师德和持之以恒的敬业精神,并以此作为教师职业的"底线"和"生命线".新教师要了解作为大学教师在教学、科研、服务社会职能中的自由度及其成长发展的逻辑起点,应认识到大学教师的文化地位正面临严峻挑战而有自知之明,进而明确目标和培养自身的能力,在融入社会的实践中形成个人风格.因此新教师应从进教室、进办公室的"第一件事"开始,学习、探索和创新.  相似文献   
26.
行为是受思想支配而与周围环境发生交往的活动。正常行为是指那些符合人的身心发展和符合社会基本准则的行为;非正常行为是指那些损害人的身心发展和违反社会道德规范与礼仪要求等基本准则的行为,人们称之为“问题行为”。“问题行为”,有的称之为“不良行为”、“过失行为”,前苏联称之为“偏离行为”,在美国则称之为“越轨行为”。“儿童的问题行为”是指儿童的那些妨碍自己身心健康发展,对家庭、学校、社会的发展造成不良影响,需要施以特别教育的行为。  相似文献   
27.
教育改革研究大致上可分三个层次:一是哲学层次的、从主体与客体、思维与存在、理性与非理性等方面对教育改革的本质、价值、产生与发展等进行研究,从宏观上指引教育改革。二是决策层次的,通过对教育发展战略、教育方针路线、教育政策法规的研究,规划教育改革。三是改革实践的研究,通过对教育观念、教育目标、教育结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环境等的研究,直接指导教育改革实践。它在上两个层次研究成果的指导下进行,又以自身的成果为上两个层次的研究提供依据。 中小学教育改革实验属于这第三个层次,即教育改革实践的研究。它一般分为单项改革实验、综合改革实验与整体改革实验。  相似文献   
28.
一、应具有良性的循环用生产力的标准衡量教育,才能真正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教育应具有的地位。当我们把劳动者、科技、管理连同劳动对象、劳动资料一并看做现代生产力的基本要素,那么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是怎样的呢?请看下面的示意图;  相似文献   
29.
农村教育亟待解决什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农村教育是值得国家大力扶持的弱势事业从总体上看,农村人口属于发展不利的人口。这种发展不利包括受教育机会、享用教育资源的不利。全国人口普查显示,农村16岁及其以上年龄人口受教育水平较低:大专及大专以上人口低于城镇(10.9%)10.2个百分点,高中及中专人口低于城镇(25.7%)18.6个百分点,初中及小学人口高于城镇(38.9%+19.4%)22.5个百分点,未上过学的高于城镇(5.1%)6.3个百分点。[1]教育滞后成为制约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瓶颈。“农村教育的赤字也许是最令人焦虑的迹象,它表明中国城乡的经济差距正变得越来越无法改变。联合国教科文组…  相似文献   
30.
师范教育是培养中小学师资的一个重要阵地。中等师范学校怎样培养合格的小学教师,这是师范教育的一个根本任务。不久前,笔者对如东县第四届小学校长轮训班里的原帅范毕业生作了一次调查,就中师培养目标问题,对中师培养合格小学师资的薄弱环节作了一些分析和研究。调查对象六十人,均为在职小学校长。调查内容有两项:第一项,从被试者的经历入手,调查师范生的学习兴趣与毕业后工作需要之间的关系。问卷表列出了包括师范课程、小学课程在内的十多门学科,要求他们用选择式回答以下定案型编题:1)在师范学过的学科②读师范时最喜欢的字科③毕业后任教过的学科④提干后主要兼课的学科⑤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