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0篇
教育   69篇
科学研究   2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2篇
文化理论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85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2 毫秒
61.
人生问题的哲学解决不等于个体解决。个体的人生困惑只能在生活磨砺中自我解决。———题记一、"维特热"与青春的烦恼最近,两位学生关于"人生烦恼"的倾诉,时时回旋在我的耳边。一位在来信中写道:"萧瑟的校  相似文献   
62.
一个春日的中午,已是古稀之年的法国艺术大师罗丹,在两个学生的陪同下,离开国家美术协会的沙龙,漫步来到巴黎爱丽舍田园大街,进入附近一家经常光顾的朴素幽静的菜馆,共进午餐.  相似文献   
63.
缘起:一个哲学家的生与死生命自诞生之日起,便开始了生死同行的旅程。但真正促使我思考"生命的一次性"的问题,是在阅读《死亡的尊严与生命的尊严》一书之时,深切体验了我所崇敬的一位哲学家的"生"与"死"。这位哲学家,就是已故著名海外华人学者傅伟勋先生。傅先生是一位挚爱美好人生的学者,一位热爱中国和中华文化的哲学家。他年月生  相似文献   
64.
65.
陈文忠 《学语文》2004,(4):30-31
普遍人性与永恒主题是作品主题分析和价值评价必须面对的问题。如何看待曾被视为理论禁区的“普遍人性”与“永恒主题”问题?经过历史的反复拷问,现代文艺学坚定地回答:艺术是人性的审美显现,对普遍人性和永恒主题的深刻表现是衡量作品伟大性的决定性标准,也是艺术作品具有不朽魅力的根本保证。德国学者菲·巴生格在《黑格尔的美学和普遍人性》(宗白华译)中明确表示: “我  相似文献   
66.
一个春日的中午,已是古稀之年的法国艺术大师罗丹,在两个学生的陪同下,离开国家美术协会的沙龙,漫步来到巴黎爱丽舍田园大街,进入附近一家经常光顾的朴素幽静的菜馆,共进午餐。  相似文献   
67.
唐诗的两种辉煌——兼论唐诗经典接受史的研究思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唐诗有两部历史,创作史和接受史;唐诗也有两种辉煌,创作史的辉煌和接受史的辉煌。辉煌的唐诗创作史是唐人全面生活的诗化,也是唐人生存智慧的艺术结晶;辉煌的唐诗接受史则是唐人雄浑诗魂的传递史,更是唐诗对民族心灵的塑造史。经典是心灵与文化的结晶,是诗情与哲理的载体,也是审美阅读的直接对象。一部唐诗接受史实质是一部唐诗经典接受史。因此,唐诗接受史研究应当以唐诗经典为中心,通过唐诗经典接受史的多方面、多角度的深入研究,让唐诗的风神情韵进入现代人的生活,滋养现代人的心灵。  相似文献   
68.
论文学意义--"意义整体"的动态生成和历史累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学意义的生成与文学活动的过程密切相关,从最初的创作意图、创作中的叙述意向、到凝聚为文本意蕴、再到接受者的审美意味,作品的"意义整体"就是由此四要素融成一体的多元结构.同时,意义整体的四要素又可分为两个维度:创作意图、叙述意向和文本意蕴三个相对稳定的贮存性要素构成共时性维度,读者的审美意味这一处于不断变动中的生产性要素则可视为历时性维度;共时性维度是意义整体的基础,历时性维度是意义生长累积的动力,作品的图式化构成和读者的具体化阅读二者互为诱发,不断累积,从而使一部伟大作品的意义整体始终处于绵延无尽的历史生成之中.  相似文献   
69.
迈向新世纪的美学历程——读《走出古典·中国当代美学论争述评》陈文忠(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芜湖,241000)《走出古典》(安徽教育出版社1997年出版)是阎国忠先生对80年代以来的美学论争作系统梳理、沉潜反思的力作;它以明晰的思路和极富启示的评...  相似文献   
70.
从<文选>到<瀛奎律髓>,"游览"、"登览"一直是古代选家最为关注的诗歌母题之一,甚至被称为"诸诗之冠".从泰山之巅到鹳雀楼头,登高母题在漫长的旅程中被创造出多种多样的审美意境,传达了处于不同阶段、不同境遇、具有不同经历的人们各种生命境界.登高言志的"泰山心境"以"壮语"言之,登高心悲的"高唐心境"以"情语"言之,登高致思的"鹳雀楼心境"以"理语"言之;泰山心境抒写青春意气、仰天大笑的凌云之志;高唐心境倾吐人到中年、风雨旅途的感伤情怀;鹳雀楼心境则包含了饱经风霜、回家途中的人生智慧.母题史方法不仅可以用于宏观文学史研究,同样可以用于个体创作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