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161篇
科学研究   25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1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2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陈晓玲 《北京档案》2006,(12):13-15
目前,围绕着对服务型政府的研究成为一个学术热点.作为档案学科,如何根据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变化,特别是面对政府行政管理体系改革的逐步展开,以国情特征作为重要依据,加强档案学理论研究,合理地为档案工作自身工作形式和服务模式定位,发挥档案工作对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服务作用,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相似文献   
2.
陈晓玲 《课外阅读》2011,(2):210-211
多媒体教学通过人机交互,使学生很快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感知字义,掌握了汉字的基本规律,学会生字,并且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赋予了课堂更多的活力。  相似文献   
3.
数学教学是以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为主的基础学科。教师要组织幼儿运用多种感官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但是单纯地计算或练习是不能吸引孩子注意力的。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教师的地位和作用也发生了很大转变。为了让孩子接受到数学学科的有关知识,结合幼儿爱  相似文献   
4.
作文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劳动其实就是为生活创造美,所以即使是中学生作文,也肩负有创造美和把美的感受带给读者的义务和责任。考试作文仍然不可逃避这种义务和责任,而且,话题作文激励着考生扩充原来的作文笔触空间,本身也在鼓励学生能通过一篇作文活动,尽可能地把更多的美的感受带给读者和社会。作文的美不光是内容上让读者心灵得到享受,还要令读者眼睛也得到享受。写作中,“耐读”与“好看”应该是一对彼此相依的兄弟。自然,“耐读”是内在的美,这是很重要的,但是“好看”却一点儿不可忽视。“好看”其实就是作文文面带给人的美好印象。但…  相似文献   
5.
陈晓玲 《考试周刊》2023,(39):25-30
在以往小学语文教学中,繁重、低效的作业成为学生在语文学习上苦恼,既消磨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情,也没有对学生的语文水平起到明显的提升效果。其原因在于教师并没有重视对作业进行合理的设计,从作业量到作业内容、作业形式等方面,并没有结合实际进行考虑。为了有效改善这一现状,文章将基于“双减”政策、大单元教学以及分层教学等理念,对小学语文作业进行设计,探索出提升作业有效性的策略,以期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  相似文献   
6.
文章主要通过分析"一体化"教学的特点和重要性,介绍了"一体化"教学的方法,并提出了一些设想.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对安徽省繁昌县已建立的72个农家书屋进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繁昌县通过制度创新视域下农家书屋长效管理机制的具体内容和取得的主要成效,并提出相关的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8.
在初中化学测试中,往往由于学生心理素质不稳定,审题不清,相似概念模糊,相关学科知识掌握不理想,化学用语表达不规范等多种因素,制约着学生化学成绩的提高。下面笔者就初中化学测试中学生易出现的错误及其对策谈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9.
陈晓玲 《广西教育》2008,(13):22-23
新课程下,教师由传统的教学观念向现代的教学观念转变的关键是对教学设计的重新认识和现代教学设计技术的掌握。可以肯定地说,没有教学设计就不可能有教学的优化。因此,教学设计是达到教学理想化的关键一步。下面就《秒的认识》谈谈新课程下怎样设计好一节数学课。  相似文献   
10.
布鲁纳指出:“向学生提出挑战性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发展智慧。课堂提问看似简单,但实施起来并不容易,它既是一门学问,更是一门艺术。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一节课的教学过程其实就是由若干个问题组合起来的,而且每个问题都是一个思维的“驿站”。教学的成功与否,学生的收获多少,都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问的质量有着直接的关系。可见,小提问里有大学问。那么,如何做到有效提问呢?在此,笔者谈谈个人一些初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