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教育   19篇
科学研究   1篇
文化理论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随着建筑业的迅猛发展,施工中的电气设备和电气装置也日益增加.而施工现场用电的临时性和复杂多变的环境,导致电气设备的工作条件比较差,也就容易发生各种电气事故.文章介绍了影响建筑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的问题及其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悟道明心,转识成智,善待生命,普度众生,这是佛家的智慧;以不争而达到无所还争,以无为而达至无所不为,这是道家的智慧;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学而思,则智如江河不绝,随心所欲而不逾矩,这是儒家的智慧.  相似文献   
13.
一、课题的提出从中学教学现状看 ,“应试教育”的不良影响还没有从真正意义上得以消除 ,“苦教苦学”、“题海战术”仍有很大市场。为追求升学率 ,一味加深教学内容 ,任意提高学习要求 ,向学生灌输高深知识的现象依然存在。重点中学凭借生源较好的优势 ,盲目地提高教学要求 ,往往使数量不少的学生掉队。调查显示 ,许多原来在初中阶段学习成绩优良的学生 ,上了重点中学后 ,由于没有过好“双基”关 ,因而很快成为学习困难的学生。相反 ,一些在初中阶段学习并不十分出色的学生 ,进入重点中学后 ,通过扎实的“双基”训练 ,学习能力有了明显的提…  相似文献   
14.
15.
心里上的“怕” ,思维上的“窄” ,行动上的“懒” ,语言上的“瘪” ,技巧上的“拙” ,是当前中学生作文存在的通病 ,而其根源在于缺乏个性化。因而 ,倡导作文个性化不失为提高学生写作素养的一条有效途径。而作文个性化的基本内涵 ,主要是“自主”与“创新” ,我们作文教学的着眼点也应该在这儿。一、自主1.培养独立意识。使学生认识到 ,写作是一种生命的活动、精神的活动。因此 ,它完全是自己的事 ,自己是写作的主人 ,所有与写作有关的事情 ,都得“事必躬亲” ,“写作需要搜集素材 ,可以采用走访、考察、座谈、问卷等方式进行社会调查 ,通…  相似文献   
16.
议论文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求学生观点鲜明,结构缜密,材料与观点统一等等。这些固然需要,但笔者认为,要切实提高学生议论文写作水平,应从议论文的语言表达上加以突破,即语言力求“通达、入理、生动”。一、通达。要求语言连贯,句间...  相似文献   
17.
一、顽症高中学生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期,生理心理发展变化很不稳定,他们追求独立,但又显得懵懂;他们非常猎奇,但又美丑不分;他们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但又不懂得尊重别人;他们喜欢交友,但又不会选择;凡此种种,不胜枚举。笔者在学校德育工作中,深深感到,  相似文献   
18.
中年教师队伍建设不容忽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名校之所以成为名校 ,很重要的一点是具有一个敬业爱岗、人格高尚、业务精通的优秀教师群体。古人说 :“山不在高 ,有仙则名。”名师就是学校的“仙” ,只有拥有名师 ,学校才有可能成为名校。通常我们比较关注对青年教师的教育和培养 ,这当然无可厚非 ,但也不能因此而忽略了对中年教师的关爱和引导。不妨说 ,学校的过去是老年教师书写的杰作 ,学校的现在是中年教师耕耘的天地 ,学校的未来是青年教师勾勒的蓝图。中年教师是一个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十分重要的群体。作者试图通过对中年教师现状及地位的分析 ,进而简述中年教师队伍建设的策略…  相似文献   
19.
阅读教学要走出费时低效的境况,应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努力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从“习惯”上做文章,教会学生学习,使其终身受益。所谓“习惯”,是“由于重复或练习而巩固下来的并变成需要的行动方式。”(《辞海》第96页)习惯有好坏之分...  相似文献   
20.
初生牛犊不怕虎 粉碎“四人帮”那年,我很荣幸地被公社招聘为民办教师。 报到前,我并不清楚要教什么。报到后,初中的校长让我担任初二两个班的语文,这两个班的班额分别为78人和76人。走进教室只见黑压压的一片,当时我的年龄比学生大不了几岁,我也不知道自己哪来的勇气,居然不假思索地答应了下来。当时的教学条件非常简陋,学校教导处发给我的只有一本语文书、一本很简要的教学参考以及一本备课笔记,不安排时间培训,也没有师傅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