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59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本文从学科的角度讨论“国学”问题.国学的概念从诞生之日起就与西式的学科形成冲突.近百年来,有人认为国学可以纳入西方的学科体系,另有人坚持国学的独特性,主张应当完全或部分保持自己的体系.本文认为,国学的现实困境在于,第一,被“肢解”的国学是阻碍国学发展的一个重大因素;第二,西式的学科制度是我们今天基本的制度之一,难以逆转;第三,我们现行的学科管理制度又过于刚性,使得前两个因素陷入僵局.从发展前景看,一旦现行的刚性学科制度有所淡化和弱化,国学或其他新的知识将会有一个灵活的发展空间,从而有望走出困境.  相似文献   
42.
为学术还是为职业?--德国大学学习传统及其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世纪初形成的德国现代大学以突出科学研究而著称,大学的学业因此具有明显的学术取向。这种学术型大学对学术的贡献有目共睹,但却忽视了大学教育的职业预备功能。而在大众高等教育时代,多数大学生的求学主要是为了未来的职业发展。德国大学重学术的教育传统与现代社会对大学教育期待之间的矛盾,是当代德国大学教育中长期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3.
利用2017年全国博士毕业生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临床医学专业学术型博士生和专业型博士生在科研产出及影响因素上的不同。研究发现,临床医学专业学术型博士生教育和专业型博士生教育在学生群体特征和院校培养过程上存在明显不同,两者在学生录取形式和学生课题参与数等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学术型博士生在总体科研产出和国际论文产出上均显著高于专业型博士生。在控制院校、学生群体特征及培养过程等条件下,学术型博士生教育对总体科研产出有正向显著影响,对国际论文产出有正向影响但并不显著。进一步分析表明,读博动机与期望对学术型博士生的总体科研产出与国际论文产出具有更大的解释力;培养过程中的课题参与对两类博士生总体科研产出和国际论文产出均作用明显。学术型博士生教育和专业型博士生教育要根据各自特征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以提升博士生科研能力。  相似文献   
44.
德国博士生教育及其发展新趋势陈洪捷一、引言现代的博士生教育起源于德国、从19世纪初开始,随着科学研究地位的提高,特别是伴随着研究所(Seminar/Institut)制度的产生与发展,德国的大学培养出了近代西方第一批现代型的博士。在这种研究所中,少数...  相似文献   
45.
在传统与现代之间:20世纪德国高等教育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2 0世纪的德国高等教育在变化多端的政治和社会背景下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 ,由盛入衰。从文化或观念的层面分析 ,德国大学传统的组织理念是与 1 9世纪作坊式的科学活动方式相匹配的 ,因而大大促进了科学的发展。但随着科学由作坊式的小科学向企业化的大科学过渡 ,建立在传统大学理念之上的德国大学 ,在 2 0世纪受到科学本身的发展和高等教育发展两方面的挑战 ,面临种种危机  相似文献   
46.
博士毕业生是国家创新体系中的重要生力军,也是企业研发的重要力量。基于2016年中国13所高校博士毕业生问卷调查数据,对他们到企业就业的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博士毕业生到企业就业的意愿和实际比例均不高。对于理工农学科背景的博士生而言,男性和在读期间获得过专利的博士生更倾向于去企业就业。到企业就业的博士在读期间学术发表数量更低。此外,到企业就业的博士从事研发工作的比例较低。与到其他部门就业的博士相比,到企业就业的博士认为工作岗位与所学专业密切相关的比例显著更低。我国企业应进一步增强研发能力,提供更好的发展平台和更高的薪酬待遇,吸引更多的博士到企业就业。  相似文献   
47.
采用全国博士学位论文同行专家评阅大样本数据探究项目依托与学位论文质量的关系发现:无论是总体合格率、一次性通过率、专家评价还是各分项质量,有项目依托学位论文均显著更好;但科研项目促进学位论文质量的作用存在“门槛效应”和“学科边界”,实际效果有赖于学科知识生产属性和博士生培养内在规律,有项目依托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学位论文的质量显著更好,并且在应用研究中显著。博士生培养要注重学科内在品质和学术文化的培育,保护研究取向的多样性,鼓励兴趣之上的自发秩序和自主生长。  相似文献   
48.
49.
50.
对20世纪初的若干德国大学哲学院的《博士培养条例》进行了分析,着重考察了《博士培养条例》在保障博士生培养质量,特别是在拓宽博士生知识基础和知识视野方面的制度性保障性措施,澄清了我国学界对德国博士生“师徒制”培养模式的片面认识,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博士生培养要解决“博士不博”、博士生创新能力欠缺、博士论文缺乏原创性等问题,应落实对博士生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的制度性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