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8篇
教育   75篇
科学研究   44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5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69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0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31.
学术期刊的双轨出版体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叙述了国外学术期刊双轨出版的现状及其发展过程,我国学术期刊未能实施双轨出版原因分析与解决方案构想,说明了双轨出版是学术期刊必须建立的出版体制.  相似文献   
132.
陈源蒸 《图书馆杂志》2005,24(12):68-70
国际上一些著名报刊,对书评的“公信力”非常关注。今年7月,《华盛顿邮报》发表了威金斯的一篇书评,称欧文的一本书“松松垮垮、未加修饰的文字堆集……仿佛作者刚从又一场噩梦中醒来,开始难以自禁地唠叨起来”。一个月后,该报为这篇书评公开道歉。道歉的理由,并非评者对欧文恶语相向,而是书评者与作者相识并有过节,而威金斯没有事前说明。《邮报》说,“如果我们知道,欧文和威金斯过去有过交往,我们便不会约这篇稿子了。”由这件小事,可以看出一家著名的报刊,是何等地重视书评者的挑选,以求制度上保证书评的公信力。 非常羡慕《华盛顿邮报》、《纽约时报》等著名报刊对书评者身份的严格挑选制度,但中国图书馆界圈子不大,要找到与作者全然不识的书评者已经很难,更不要说通过制度性措施来实现此目的了。我们在这个栏目中一心所盼的,只能是名家评非名家、长者评晚辈、师长评学生,等等,这一类型的书评。我想,也许只有这样的书评,才能使评者无所顾忌,畅所欲言,最真实的写出他们对作品的认识及对学问的理解。 本期所选用书评者之一的陈源蒸成名很早,10多年前他的《宏观图书馆学》横空出世,给我们的惊喜不亚于于良芝的《图书馆学导论》。虽然此后很长一段时间陈源蒸先生主攻图书馆自动化.但对基础理论的热情不减。不久前与陈源蒸先生通过一个电话,得知他退休后重新关注基础理论,正在一个主题一个主题地梳理着基础理论问题。这篇书评中,陈源蒸先生对《图书馆学导论》评价极高,用上了“学术享受”这样的评语,一位学术前辈对后来者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但是陈先生对《导论》的喜爱,却不影响他有一说一地说出了对《导论》的不同看法。不论人们是否认同陈先生的这些不同看法,但应该可以看得出它们是作者不受任何功利目的影响的真实感受。这种真实,无疑保证了书评的公信力。也许,这就是我们期盼“名家”多些书评的原由。 本期所选用另一篇书评同样来自名家,是于鸣镝先生评夏候炳的《参考咨询新论》。于鸣镝先生是一位异常勤奋与高产的作者,也是一位个性十足的作者。他的文风朴质,语言直白,绝无半点学究式深沉而对于不同学术见解,无论对方名气大小,都能不留情面地批评。于先生的这种写作风格,在我看来更适合于写杂文而不太适合于写书评。因为杂文需要犀利而书评却宜优雅一今天刊出的这篇书评中,于先生一如以往的语言风格,一口气道出了《参考咨询新论》的六大优点明快的言语彰显出于先生有一说一的评论特点,只是最后谈及不足时一笔带过,有些未能尽兴发挥之感。[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3.
传统语法的各个派别部是把认识句法现象的实质(或称实体)作方句法研究的目的.各派在各种非句法现实中也找出句法现象的实体(或称实质).逻辑语法在主辞,宾辞,客体(或称补语),状语和定语的意义范畴中发现了句法现象的现体.从他们的观点看来,在词组??(读书)和??(读书);??(哥哥爱姊妹)和??(哥哥比姊姊高)中、名词第二格和第四格都是同一个句子成分(即补语),因为这些形式所表示的都是对象(或称客体).在词组??  相似文献   
134.
关于计算机编目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正> 计算机编目是图书馆自动化系统的核心,无论国内外或各类型图书馆,也无论是一馆系统或网络系统,大多以此为重点,从这一环节起步。我国图书馆界自70年代末就在这方面投入了相当的人力、物力,并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完成了《中国机读目录通讯格式》的制定,中西文书刊书目数据的生产,主题与规范记录的制作,各种编目软件的开发等一系列课题的研究,为计算机化书目事业建设奠定了基础。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需及时加以解决,以推动计算机编目事业更快的发展。一、书目信息的充分利用目前,我国约有600多个图书馆分别使用大、中、小、微型计算机,在不同程度上实现了自动化管理,所产生的书目数据已接近百万条。其中中文图书的书目记录北京图书馆为15万条,  相似文献   
135.
图书在版编目的实现与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分析了为了达到1995 年全国范围内全面实施图书在版编目的目标还需要解决的四大问题, 并以系统工程的思想提出了建立社会化的“书目信息网络”的构想。  相似文献   
136.
蜘蛛     
7月 5日  星期四今天 ,我在院子里意外地发现了一只蜘蛛。它吊在一根长长的蛛丝上左右摇摆 ,突然一跃 ,又稳稳地落在另一边的树权上。我知道它正在织网 ,便仔细地观察起来。只见它一会儿沿着“吊索”来回跑动 ,一会儿笔直地掉下去 ,一会儿像荡秋天一样从这边到那边。随着它飞快地移动 ,蛛丝源源不断地从腹部抽拉出来。同时 ,它的两条后腿迅速地把这些丝放置在合适的地方固定。它的动作非常熟练、非常快捷 ,直看得我眼花缭乱。不一会儿 ,一个八封的螺旋网便呈现在我的眼前了。7月 6日  星期五今天 ,我抓到了一只蜻蜓 ,便兴冲冲地带着这份…  相似文献   
137.
电子出版物与文献数据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扩大汉字字符集,建立汉语词库,开发文献结构通讯格式,设计通用软件.以适应电子出版物发展的必要性,提出了首先建立社会化书目信息网络系统和报刊奎文款据库网络系统的设想。  相似文献   
138.
小语第八册第三组课文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为重点,让学生懂得,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要按一定顺序,能抓住事物的特点。讲读课文《花潮》是现代著名作家李广田的作品。作者通过描述在昆明圆通公园观看海棠花的盛况,热情地赞颂了社会主义制度给人民带来了如花似锦的生活。  相似文献   
139.
我的老师     
静谧的夜晚,蝉儿已在清风中睡去,它累了;花已在甘露中合起,它倦了;但我的房间依然散出柔和的亮光。这漫漫长夜总让我想起了她——胡老师,一种愧疚感不禁涌上心头。 胡老师是我的语文老师,她乌黑的秀发下嵌着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高挺的鼻子和一个樱桃小嘴是她美丽的象征。可俗话说得好,“知人知面不知心”。这位刚上任的老师一来就把我们骂得  相似文献   
140.
本文研究了含参数最优化问题解的通有唯一性。针对目标函数空间,采用了函数的上方图形拓扑,在目标函数仅仅关于第一变元下半连续的条件下,我们得出含参数最优化问题的解具有通有唯一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