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0篇
教育   4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浅谈预防戒毒者复吸的心理治疗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戒毒是禁毒中的重要一环,然而复吸是毒品依赖的主要特征,也是戒毒治疗的难点。本文通过分析戒毒者复吸的原因,探讨预防复吸的心理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12.
当前不少教育学者不是把实践哲学的实践概念理解为具体的行为活动,就是把教育实践理解为具体的教育活动,产生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对立,用教育活动的实然压制应然,造成对教育实践的实践本性的遮蔽,极大地冲击、消减了当前教育改革的实效.因此,澄清实践教育哲学的本质及其基本内容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实践教育哲学是用实践哲学的基本精神和基本原则来审视、分析、思考教育活动中的基本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为教育实践和一般社会实践的本质特性及其相互规定性、教育实践中的主体与客体的本质特性及其关系、教育实践本身的表现形式和教育内容实践形式等.  相似文献   
13.
走向素质教育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实施素质教育,困难在于教师没有树立素质教育的教学观念,没有改变固有的教学行为。素质教育的实施,要求相应地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以育人为根本,培养学生全面发展;面向全体,“因材施导”;充分激发和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实现教学过程的审美化。  相似文献   
14.
具身认知理论强调认知是涉身的,认为身心是有联系的,并且对人获取经验以及发展有促进作用。当前科学教育存在教学内容脱离幼儿生活经验,教学材料重目的性,教师注重结果的直接展现和指导方式单一等问题。教师应该强调幼儿进行动手操作,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运用已有经验和相关材料并与同伴讨论交流,制定计划,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培养起探究精神,保护他们的好奇心,这对于他们在日后发现并解决问题也有积极意义。运用具身学习的原则设计教学活动,给予幼儿更多自由度,注重在过程中引导幼儿,以幼儿为主体,充分发挥其主动性。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古代"气"是宇宙、人生的本体,也是美的本体,艺术表现了"气",也就是表现宇宙、人生的真谛,即表现了美.根据"气"的运动、变化、性质的特点,艺术采用"虚实相生"、"动静相衔"、"刚柔相济"等方式来表现美.艺术因其所表现的仁义道德与"气"相融合而具有价值.艺术欣赏就是感知"气",并让生命与"气"交融而体验生命的自由.  相似文献   
16.
西部农村教师队伍现状堪忧,主要表现在农村教师队伍起点偏低、内涵性结构失调、教师能力达标难度大,优秀教师特别是青年骨干教师流失严重、教师队伍极为不稳定、生师比高,超编与缺编现象并存、区域结构性失调等。究其原因主要是各级教育管理机构和社会对农村教师队伍建设重视不够,农村教师的经济待遇和社会地位低,整个农村社会文化和社会发展理念落后等。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了"定向培养+免费教育+多机构参与+合同式管理+职前职后一体化"的模式来为农村教育培养愿意去、留得住的合格教师。  相似文献   
17.
知识,从产生的过程来看,它总是体现了主体的人性内涵。从知识的接受过程来看,没有主体的理解、体验、内化,被赋予自身的人性内涵,转化为接受者自己的知识结构,知识本身也就没有实现自己的价值。人的本质通过人的感性活动表现出来,人与对象的感性活动的内容和性质就是知识的全部内容。从内容来看,知识包含人与对象之间的认知内容、人对对象的情感内容以及人与对象相互作用的行为的内容,概括起来就是"知"、"情"、"意"。知识的人性教育价值就表现为对人本身的"知"、"情"、"意"的发展价值。但是,"知"、"情"、"意"总是通过人的相互作用的活动,融合在知识形式中,对人的主体性、创造性和发展性产生制约或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知识是教学用于培养人的内容,它形成学生理解人生、世界意义的心智框架,教学过程中的知识内涵的丰富程度某种程度上决定人化的程度.因此,反思知识与人的丰富的意义关系,寻求知识"本真"形态以及"本真"意义,是教学必须要解决的问题.知识具有客观的存在形式和主体化存在形式.客观知识被转化为学生的能力、智慧、情感价值态度后就成为主体化知识.主体化知识包含客观知识的内容和技能、智慧、价值态度和情感体验的内涵.教学要培养"真人"就必须以完整而丰富的知识内涵去营造一个知识与人交融的场景.教学理论要研究主体化知识的形式以及内涵,研究两者之间的转化过程以及途径.  相似文献   
19.
古代具有朴素的实践美育思想,倡导审美人格的修养实践。然而这一思想自近代以来被强调人对自然的征服的主体性和物质生产的工业文明以及相应的资本主义制度所践踏,造成了朴素实践美育思想的失落。我国在引进西方近代美育文化的时候,由于没有真正理解其文化背景和历史渊源,往往产生拿来主义和全盘西化的思潮;在接受学习马克思美育文化过程中,...  相似文献   
20.
教育价值是教育活动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过程中,主体根据自身的需要与客体的情况而主动创造的。教育活动主体的主体性培养是教育价值创造的根本途径。教育活动中,创造主体之间、主客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和谐环境,以利于主体意识的成长和主体性成长的内在激励机制的形成,引导科学的教育价值观的形成和积极的教育价值取向,以规范教育价值主体的主体性成长的方向等是教育价值创造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