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0篇
教育   4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41.
在传统的教育观和一般社会文化观看来,教育就是传授知识,科学、思想品德教育都是知识教育。但是,在传统教育那里,有知识没有能力者,比比皆是,同样,有能力而没有知识的人,也同样不乏其例。究其原因,自然是多方面的,但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人们把主体之外的知识形式与主体之内的知识形式混淆了,并没有考虑到在教学中,主体之外的知识要转化为主体内的知识,有一个内化过程,在内化过程中主体必然要赋予客观的知识更为丰富的内涵。为此,我们必须弄清楚主体之外的知识与主体之内的知识的内涵与相互的联系和区别,教学怎样才能把主体之外的知识转化为主体之内的知识,使客观知识被赋予丰富的主体性内涵。  相似文献   
42.
陈理宣 《四川教育》2023,(Z2):23-24+27
核心素养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桥梁作用:学科知识是学科核心素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基础和前提;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知识的结构化;学生核心素养是全面发展的个性化。全面发展的教学路径表现为:开齐开足国家规定的课程,实现“五育并举”;重视知识的关联性与整体性,理解学科基本结构;优化素养结构,实现个性化发展;形成逐级上升的大概念,实现“五育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