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0篇
教育   54篇
科学研究   1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国家发展要依靠社会的、内部的、长期的动力,这就是创新。创新作为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是以实践创造的无穷性为基础的。创新带来了生产力的革命,是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创新的水平与能力受社会的环境约束,创新的发展状况与社会自觉的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2.
创新主体结构是由创新主体活动的要素及其关系构成。创新主体的群体结构呈现出网络结构、互动关系、人才集合的特征,表现出柔性、有机体、自组织等特性。创新主体结构是历史地发展起来的,由人、工具、资源等要素构成;是一种聚变、互补、均衡的关系,是知识、能力、心理素质的组合。创新主体结构是在主体的对象化活动中建构起来的,结构内部的各部分进化相关,围绕着创新目标,在创新过程中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53.
邓小平1989年指出:“现在不是讲信息重要吗?确实重要。做管理工作的人没有信息,就是鼻子不通,耳目不灵。”这段话表明了邓小平准确把握了当代认识的时代特征,特别强调了信息对于当代认识的重要性。托夫勒在他的《权力的转移》(1990年)中提出,当代社会的权...  相似文献   
54.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历史过程中,带领中国人民相继实现了三大历史性转变,使中国从一个满目疮痍的落后国家发展成为充满活力、全方位开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三大历史性转变,是我们党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伟大创举,充分证明了我们党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正确性和彻底性。  相似文献   
55.
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认为,文化是社会的经济和政治的反映,具有多方面功能,精神文明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物质文明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文化在生产力落后的条件下是由少数人占有的,文化大众化是社会进步的要求与结果,科学技术是文化大众化的重要手段。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过程包含着民族文化的公共化,社会主义文化要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各国文明的多样性是人类文明的动力。  相似文献   
56.
全面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学思想”的主要任务,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走深走实的发展需要,全党始终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有了更为明确的遵循、更为有效的武器。新时代党的理论创新形成的系列重大成果构成了科学体系的“四梁八柱”,深入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重大时代课题构成了科学体系的主线,“六个必须坚持”的立场观点方法构成了科学体系的精髓,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构成了科学体系思想鲜明、创新性强、逻辑严密、系统全面的一系列基本观点。  相似文献   
57.
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党深刻总结中国和世界其他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历史经验得出的,体现了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和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的统一,是实现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的规律体系,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成功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逻辑,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战略布局发挥基础性作用。进入新时代,迈上新征程,党对中国式现代化规律体系的认识必将更加全面和深入。  相似文献   
58.
党的二十大明确要求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作为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理论创新的哲学指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中国化时代化的产物。坚持“两个结合”,强化了这一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实践根基、时代特征和文化基础。“六个坚持”的系统概括,凝结着这一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及立场观点方法的精髓,是新时代的“时代精神的精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