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0篇
教育   88篇
综合类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主体性与综合性的交融:综合单元性道德学习论解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综合单元性道德学习论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在日本兴起的一种道德教育论。它主张确立以儿童为主体的道德学习(主体性),强调通过以道德课为中心,使道德课与学校其他教育活动,进而还有家庭、社区的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综合性),以促进学生的道德学习。以主体性和综合性为思想内核的综合单元性道德学习论为进行动态的、立体的道德教育的构想开壁了一种可能,值得进行认真研究。  相似文献   
62.
全球化对民族国家开展的传统公民教育提出了挑战,西方发达国家作为"世界公民"教育的主要倡导者和实践者,开始注重将"世界公民"教育融入到"国家公民"教育中去。在开展世界公民教育上,西方教师认同并有意愿培养"世界公民",但很难把握"世界公民"教育中世界认同与国家认同之间的尺度,导致心理畏难、信心不足、能力欠缺。西方发达国家对教师也没有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系统的培训。虽然在教师培养上不断反思改进,但时至今日西方还走在解决"有效培养世界公民和相关教师"这一问题的路上。  相似文献   
63.
日本中小学的性教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在简要回顾二战后日本性教育的发展历程之后,对现在日本中小学性教育的目标、内容、途径和方法等作了比较深入的阐述和分析,以便我们对其性教育的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64.
制定实施教师专业标准或素养框架被视为提高教师质量和促进教师专业化的重要举措。我国也于2012-2015年期间相继颁布了一系列教师专业标准,这些标准也已经到了需要修订的节点。而建构新时代中国教师素养模型可以为修订《教师专业标准》奠定必要的基础。项目组基于建构一个综合的、专业的、固本求新的教师素养模型这一立场,在借鉴荷兰2004年版教师素养框架的建构逻辑和佐藤学“学习的三位一体论”的基础上,确立了以教师的专业角色与专业关系为视角推导教师素养的基本思路,建构出覆盖认知素养、功能素养、社会素养和自我素养四个维度,由学科素养、通识素养、学习支持、全人教育、沟通合作、发展改进和师德情怀等七大素养构成的新时代中国教师素养模型。  相似文献   
65.
66.
67.
关于日本道德教育与现代化关系的研究基本是在战后随着日本现代化研究的发展而逐渐浮出水面的,并且随着现代化研究范式的转变而呈现角度的位移,大体上可以划分为三个不同的阶段。迄今学术界关于日本道德教育与现代化关系的研究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诸多颇具启发意义、令人深思的观点,但有待研究的问题仍然很多。  相似文献   
68.
战后日本现代化过程中的学校道德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战后日本的学校道德教育随着战后日本社会现代化的不断进展并发生相应的变化.在民主化改革时期,道德教育在理念上追求民主化,在方法上建立了全面主义道德教育体制;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道德教育的主要价值取向为促进工业化的发展,在方法上实行以特设道德课为核心的特设道德教育体制;在进入所谓的后工业化社会之后,道德教育在坚持继续为促进经济发展服务的同时,不得不更加关注人性的发展,以谋求二者的协调统一,在方法上,一方面构筑校内明确分工、有机联系和密切配合的道德教育体制,另一方面积极展开地域化的道德教育政策,谋求建立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道德教育体制.  相似文献   
69.
德国教师职前教育中“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从全球范围内看,自制度化之时起,教师教育就一直在寻求解决“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良方,近年来尤甚。本文试对德国教师职前教育中“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问题(即教育科学“理论”与“实践”是在哪一环节,以何种形式被体现的,以及相互之间被置于什么样的联系之中的问题),主要从制度、课程和指导组织三方面进行考察,以期对我国的教师职前教育改革有所启示。一、制度:两阶段培养体系讨论教师职前教育中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问题首先会田到两个相对的观点,这两种观点又分别体现在两个相应的教师职前教育模式之中:一是把理论培养与实践训…  相似文献   
70.
一、新职工教育的地位 战后特别是进入经济高速增长时期以来,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不仅促进了技术革新,而且也加速了经营上的革新。正是这些技术和经营的重大变化促进了日本企业内教育急速发展。日本的企业内教育自60年代以来名符其实地得到扩充、整顿,并走向了体系化。早在1976年时日本的企业内教育实施率即达76.7%,1985年共有83.9%的企业为其职工提供某种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