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1篇
教育   26篇
科学研究   29篇
信息传播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科学的争论     
饶毅 《留学生》2012,(12):1-1
科学有讨论和争议是正常现象.为进步所必需;实验科学最后结论不取决于雄辩,而在于事实。 DNA双螺旋模型提出者之一、20世纪最伟大的生物学家、英国的FrancisCrick曾说过,“客气是合作的毒药”“批评是科学友谊的高度和衡量”。似乎也可以说,“客气是科学讨论的毒药”。  相似文献   
22.
这篇文章系北大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所撰,探讨的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科学精神的问题,对我们客观而清醒地认识我国科学发展水平在世界科学发展史的地位以及现状有相当的帮助。对于初中生来说似乎稍显艰涩。但编者认为,初中生作为正在向成年人过渡的阶段,应该让自己的思维有一点深度,眼光应该看得更深更远一些。这样的一代少年,才有可能撑起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所以,请你准备好一口好牙和功能强大的胃,还有耐心吧。  相似文献   
23.
正现实不美2000年后,国家经济稳定发展态势明显,对科学和教育的支持有广泛的共识。2003年"985计划"和"知识创新工程"获第二期资助,科学研究走出谷底,一些高校和科研机构开始不再忧虑如何救急,而认真思考自身和中国的科学发展。也就是说,科学进入中国的几百年来,其实不过近十几年才告别"口号强、行动弱"的时期,开始认真思考中国科学的发展。近十几年来,国家对科学的投入稳步增长,人才逐渐回流,科研成果数  相似文献   
24.
<正>这些年,学术不端的风波在国内时有发生。在自然科学领域,学术不端表现最多的就是科学研究不端。对于科研不端,有三个问题需要解答:该不该处理?能不能处理?怎么处理?该不该处理?关于这个问题,已经有比较多的共识。现在,科学研究已成为一种职业,参与的人很多,不可避免会牵涉各种利益纠葛。仅靠科学工作者的自律和科学发展过程中的自我纠正,已不足以抵消各种科研不端所带来的问题和副作用。所以,我们需要对科研不端进行严肃处理,以减小损失。  相似文献   
25.
26.
27.
饶毅 《编辑之友》2012,(7):126-128
引领当今电子书风尚、网络零售巨头亚马逊,创立了“内容+平台+终端”以及为内容消费服务的商业模式[1].本文试对亚马逊数字出版商业模式略微探析.  相似文献   
28.
我国植物园规划建设中普遍存在分区雷同、植物景观缺乏特色、植物园功能单一、缺乏游人参与性活动等问题,本文在分析国内外植物园发展现状及趋势的基础上,以重庆北部植物园规划为例,探索如何在保证植物园本身的科学性的同时,突破传统植物园规划的陈规,建设景观优美,游人参与性强,功能齐全的现代植物园。  相似文献   
29.
饶毅 《教育文汇》2013,(12):16-17
现在,很多年轻人甚至少年儿童没有梦想,因为社会和家长都叫他们不要做梦,只是以考试总分为唯一挑选和奖励的标准,没有想到鼓励孩子追求一辈子的幸福和更高的目标。其实,青少年必须有梦,追求中国梦很重要。如果全社会特别是年轻人都没有了梦想,那是全社会的悲哀。  相似文献   
30.
<正>学者是否好,不看外行人的仰慕,而在业内者的口碑;伯乐是否好,不看其千里马数量,而在其眼界和作用;领导是否好,不看在位时的权势,而在退位后的声誉。写批评文章容易。但是,颂扬做过领导的人,容易怕受误解而胆怯。本文是八年前写了几段停笔搁笔,到写的对象已多年不任领导职位的现在方完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