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56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18篇
教育   1930篇
科学研究   318篇
各国文化   11篇
体育   140篇
综合类   74篇
文化理论   19篇
信息传播   202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55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47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410篇
  2013年   162篇
  2012年   147篇
  2011年   166篇
  2010年   188篇
  2009年   196篇
  2008年   134篇
  2007年   164篇
  2006年   110篇
  2005年   100篇
  2004年   110篇
  2003年   101篇
  2002年   82篇
  2001年   59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1篇
  1977年   2篇
  1960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本文用因子分析方法,对现有的高校教师教学评价指标进行分析,在保留原有数据信息的前提下,提取出能反映教师教学水平的关键指标,改进了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92.
高等教育国际化是时代发展的趋势,而德国作为世界上较发达国家之一,研究其国际化能更好地帮助人们理解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进程.因此,分析德国为促进本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实施的主要政策,对管理国际化的机构、资金支持、国际合作和学生流动4个指标进行探讨与分析.  相似文献   
93.
根据独立学院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结合本院的实际教学情况,主要从学校、教师和学生3个层面分析独立学院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以及遇到的难题,探讨提升教学质量的方法,针对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理念展开讨论,提出教学改革方向.  相似文献   
94.
利用中国2011—2017年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随机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研究了城市化对中国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并探讨了其创新机制的可能性。研究表明:城市化是促进中国区域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的一个重要因素,人力资本的集聚刺激创新的产生与溢出,政府的"政策红利效应"显著;城市化通过人力资本的集聚和科教资源的集中来促进技术创新能力提升;人力资本和科教事业政策的中介效应存在且显著,表明城市化水平不仅直接影响技术创新产出,而且通过人力资本集聚和科教事业发展对区域技术创新能力产生了间接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95.
96.
马春维 《学苑教育》2012,(16):61-61
在化学实验中,盛放反应物的玻璃仪器经过化学反应后,往往有残留物附着在仪器的内壁,一些经过高温加热或放置反应物质时间较长的玻璃仪器,还不易洗净。使用不干净的仪器,会影响实验效果,甚至让实验者观察到错误现象,归纳、推理出错误结论。因此,化学实验使用的玻璃仪器必须洗涤干净。下面结合实例,说明洗涤玻璃仪器的注意点,以便达到化难...  相似文献   
97.
近年来,在学术界对於中俄关系史的研究不断增多,但是对於两国文化交流的研究还十分不足。本文讲述了清末北京的第一位俄语教师阿.弗.波波夫在外语学校“同文馆”的工作情况,以及他对於中国的记录。  相似文献   
98.
折纸是一种生活化的艺术方式,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引入折纸艺术教学,会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触摸到生活的脉动,感受到生活的美,引发学生对生活细节的关注。折纸是一种手脑需要协调并用的活动方式,学生在折纸时不能只是死记步骤,依葫芦画瓢地进行操作,还需要发挥想象力,把平面的图画用折纸的立体形式加以展现,因此折纸教学要求学生不光心灵还要手巧。  相似文献   
99.
一 所谓后进生,一种表现为成绩差,一种表现为思想落后及行为习惯差.优生则相反,介于优生和后进生之间的则为中等生.由于后进生的种种表现欠佳而影响集体,作为人的正常心理反应,他们会不同程度受到师生的冷落、薄待甚至歧视.这样教育的结果是后进生更差.  相似文献   
1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