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教育   27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在现代化进程中,为推动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征农业之地搭建产业发展之平台已成为时代论题。农耕文化中具有多元意义的土地与工业生产中的单项价值的土地,作为两种相异趣的经营行为在同一空间里的不对称性置换,给乡土社会传统性的土地使用留下了更多声音。将农耕用地转换为工业生产园地,引发了现代化进程中的系列发展问题。通过征地,不可回避地带出乡土文化在现代化背景下生存境遇的话题,即在抗拒与顺应中博弈。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社会主义成为自觉实践后,为集体生活的利益结构和利益变迁奠定了基础。中国共产党顺应历史局势,在丰富政党内涵为积累共产主义的物质和文化基础及推动人类走向解放和自由的同时,改变了中国历时以来的松散局面,提供了国家生存发展和集体生活的总体方向,开创了国际政治新风尚。建党90周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基于对中国现实的认知和实践,以推"己"及"人"的方式在对非战略上实现了"三大主题"的建构,一定程度地补充了国际体系史以欧洲为中心的单调性,纠正了国际战略秩序并非能一劳永逸地被简单地给予或制造的极端,创造出某种"宗教性的"国家间结构性互动合作关系。  相似文献   
13.
国家间的外交关系已越来越突破当事主体的范畴,而成为超当事主体或更多非当事主体互动的千千结网,在质性上亦由直接作用转换成了间接影响。借助第三国家或更多国家推进两国之关系,既引发了新的国际政治高潮,也增进了国际关系元素的构成。鉴于巴基斯坦优越的区位条件,及与其他国家的友好关系,在瓜达尔建立炼油和石化工业,能够从根本上提升巴基斯坦的国际影响力,能够在推动中国与非洲良性关系的互构上发挥积极作用,能够使中国在对非战略中免受被恶名相加为新殖民主义的罪恶,最终达到"以正合"、"以奇胜"的外交收益。  相似文献   
14.
近现代,随着西方对非西方殖民奴役的启动,西方便将编纂其历史的方法论带入非西方。非洲作为深受西方奴役的国度,在自主性被剥夺的同时,沦为了由西方编纂历史的被动体。非洲独立主权的获得,颠覆了西方视时间为线性和进步的传统观念;国际政治环境的变化,使西方看到有必要扬弃对象的给定性,并重新塑造。随着国际政治局势朝着有利于非洲的转变,西方对非洲史的编纂。由此转向了对其社会和文化史的突出,并在世界史或全球史中给非洲留出位置。西方对非洲历史文化的发展性探索,证明了非洲确是世界史或全球史进程中的重要构成,新史学理念由之得以完善。  相似文献   
15.
独立主权意义下的中非关系,不仅使得中非实现相应的愿望及利益,而且丰富了国际政治内涵,并改变了国际权力的分布。中国与非洲,已是国际舞台上不可或缺的力量,双方间的关系日益有利于世界格局的平衡。尽管当代的中国与非洲不能为世界事务完全决定决策,但双方之间的关系已成为一股有效的国际影响力。当前,在国家间联合行动效率不高或迟缓的情况下,中非间的合作表现得十分具有活力。双方在一致性共识基础上形成的外交关系所产生的影响,已超出了各自作为独立国家具有的能量。作为一种事实,中非对国际政治的贡献,既体现了彼此间既得利益的获得,也彰显了双方在跨国危机和挑战并存情况下发展策略的共建。  相似文献   
16.
人类学起源于西方,被烙上了西方的社会特质与知识结构印记。人类学在对非西方社会研究的基础上获得发展,形成自身的学科命题与知识谱系。人类学以独到的方法留下了“他者”的资料,发挥了记忆性价值。其西方性特质,致使在探索“他者”时难免将西方的认知体系植入“他者”,所呈现的“他者”诚然带有想象性色彩。进入新时空,人类学力图重构“他者”。经由记忆、想象与重构的结合,人类学创造了“他者”的形象。人类学与非洲的遭遇,正彰显了此种逻辑。  相似文献   
17.
回民作为一个秉持异域情结的群体,国家认同的文化建构对其生存和发展有着巨大的塑造作用。国家和社会精英创造了公共秩序,并使得这一秩序渗透到了回民社会中。附和、顺应的策略方是回民在主流文化背景下求得生机和延续的关键。不仅在认识上,而且在行动中,回民让自身竭力融入国家创建的公共秩序之中去,并分享国家所建构出来的"中国人"的文化意义,最终成为国家认同的民族实体之一。  相似文献   
18.
中东北非发生动乱,显示霸权机器正在把人类“真理”降低为权力等价物;西方国家创造性的权力聚合,使非西方国家卷入西方政治大探险的漩涡。国际关系进程中身份与对外政策紧密相扣的态势愈演愈烈,国际政治史不再是一质性”的延续,更不再是“强硬”赢家和‘欺弱”输家之间“零和游戏的象征”,而是霸权国家凌驾于弱国的流水线权力能量和欲望发酵的产物。中东北非政局变化,难以说明是代表“反动者”摈除专制政治的革命性标签;它们传统的国际政治舞台最终可能坍塌,也难说明就是先于人类生命存在的自然选择过程的必然。  相似文献   
19.
传统节日是人们在生产实践中创生的知识谱系,是挖掘古老生活的信息窗口,更是现代社会增新知识的起点。随着社会主义中国改革开放进程的持续推进,传统节日随之驶入了现代化发展的快车道,朝着多重意义并置的结构挺进,最终转换成了推动社会前行的主导性源泉。从传统与现代、民间与官方、文化与经济、百姓的主体与客体身份等维度考察传统节日在当代历史进程中的工具性价值演变无疑能够更好地理解新时空中传统文化在复杂体系中的生存与动态、历史范畴与现代意义、文化内部释义与社会情景外部解读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性别是一定社会关系及权力话语的表征物。随着时代的推进,地方性知识在国际化进程中性别主体的创造上日益产生重大价值。女性正在借助国际市场,扭转历史以来男权文化规制下的权力关系,激活女性主体意识,重建性别文化,从而改变权力话语的构成方式。当今的女性越来越不仅是物质身体的表达,更是指意身体的意义结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