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0篇
教育   45篇
科学研究   14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1篇
信息传播   7篇
  2022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0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75 毫秒
21.
22.
教学管理中的"揭短管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木桶理论告诉我们:“一个木桶的容量大小,取决于最短的一块木板。”学校管理也是如此。一个学校的竞争力如何,往往不是取决于它在某一方面的超群和突出,而是取决于它的整体状况,取决于它是否存在某些突出的薄弱环节。学校在发展中如不能及时查找和发现自己的“短处”,及时地对症下药使之得到消除或由短变长,久而久之“短处”就会影响到将来的发展,教学管理也不例外。一、“揭短管理”的必要性任何一位教师都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短处”。这些“短处”是相比较而言的,是客观存在的,是动态的,有的还是不易察觉的。你认为的“长处”与…  相似文献   
23.
成功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与教育模式.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潜能,通过教育,每个学生都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成功.在课堂教学中实施成功教育,有利于获得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24.
在英语教学中创设和利用语言环境至关重要。创设语言环境可以利用画面、实物、身势语等。在设定的语言环境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练习、复习、巩固,使学生在环境中学习英语、理解英语。  相似文献   
25.
文化即思想,观念即价值。校园文化是学校中大多数人表现出来的做事方式和处世态度,其核心是经年形成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评判标准,它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文明程度的体现,对于凝聚人心、展示学校形象发挥着内在作用。为此,校园文化建设重在校本文化建设,即校园的核心文化思想和价值观的提炼与师生相应的行为表现。近年来,适逢全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历史机遇期,安新小学及时强化校本文化的提升和再建设,学校领导班子思想高度一致,重点提炼校园核心文化思想,着力展现学校文化历史和人文精神。本校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将校园文化建设工作进一步做实、做精。  相似文献   
26.
马瑞芳  苏洁 《科技风》2022,(6):55-57
当前,学前教育改革正在深入开展,学前教育要提质增效,必须要注重优质学前教育人才的培养.然而,在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学中,一些教材设计和实际的幼儿园教师岗位能力需求之间的对应性不足,导致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进入幼儿园开展教学工作存在很多问题.就《幼儿游戏与指导》课程教学来说,这是学前教育专业的重要核心课程之一,对学生未来设计...  相似文献   
27.
马瑞芳 《知识窗》2010,(5):40-41
元妃省亲是《红楼梦》的大关键,它的奢华耗尽贾府内囊。反映了皇室规矩扭曲家人亲情,正是一场喜欢忽悲心。  相似文献   
28.
马瑞芳 《知识窗》2010,(7):44-45
秦可卿死前向王熙凤托梦,对如何保住贾氏宗族的最后底线提出了了不起的建议。这,都来自曹雪芹家族血的教训。  相似文献   
29.
十年前,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播出后,我曾跟诸葛亮的扮演者唐国强就塑造诸葛亮形象的话题多次交谈,唐国强喜欢用“万古凌霄一羽毛”形容自己对诸葛亮的认识。我对他说:你能把诸葛亮演这么好,正是你认真学习古典文学的结果,是古代文化浸润的结果。《三国志演义》(简称《三国演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长篇小说,也是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从《三国演义》开始,中国小说出现一个专门的  相似文献   
30.
《三国演义》写刘备,是把他当成圣君、仁人形象来写的,我在题目中却对“仁人”两个字加了个引号,为什么?因为刘备虽然是罗贯中心目中的正面形象、仁君形象,但在作者冷静的描写中,刘备这个“仁人”,有时颇有点儿作秀味道。爱民《三国演义》的作者以儒家思想为核心创作小说,儒家提倡“明君仁政”,就是希望有圣明的君主,能够按“民为邦本”的思想对老百姓行仁政。汉末,天下大乱,民不聊生,人民在水深火热中向往清平世界,向往有“明君”拯救他们。刘备就被罗贯中塑造成这样一个人物。刘备在小说中一露面,“宴桃园豪杰三结义”,就明确表达这样的理想:“上报国家,下安黎庶。”刘备一生讲究仁德,他的队伍所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