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0篇
教育   6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21世纪初北京教育层次结构与空间布局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类社会将逐步从工业社会进入知识社会,教育结构体系建设呈现新特点和新趋势。建议针对21世纪初北京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需要,采取融通、转型和继承的策略,构建以终身教育思想为理念、以现代信息通讯技术为支撑、层次结构与区域结构整体优化的现代教育体系和学习体系。  相似文献   
62.
伴随知识社会的到来,发达国家和地区陆续实现高等教育普及化,进入到继普及小学教育、初中教育、高中阶段教育和大学教育的“后普及教育时代”。“后普及教育时代”的教育功能、地位、作用和教育内容、方法和手段正在发生着全新的变化。  相似文献   
63.
按照国家通行的标准,本将中等收入国家与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各项指标进行了国际比较,得出的结论是我国的中小学教育发展水平和普及水平。非盲率都已经达到中等收入国家水平,而高中和幼儿阶段教育的发展水平尚存在一定差距。  相似文献   
64.
高书国 《教育研究》2021,42(1):19-22
家庭是最小的社会细胞,家庭教育是最原始和悠久的教育形态.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是指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进行家庭教育知识普及、理论学习、方法指导和资源服务的整体系统,是家校协同育人重要的组织机构和实施载体.实现家校协同育人、共同育人,家庭教育特别是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是最大短板.  相似文献   
65.
美国高等教育普及化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1年美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0%,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实现高等教育普及化的国家,为美国实现从工业化国家转变为知识型国家奠定了必要的知识和人力资源基础。美国高等教育率先实现普及化,具有原发性和创新性特点,在教育制度、发展模式和政策选择等方面有其深刻的历史原因和时代影响,对世界高等教育普及化进程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66.
现代意义上的指标体系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人类正在经历从小数据时代到大数据时代的历史变迁。教育指标体系是测量评估教育体系、教育发展和教育质量以及教育阶段性发展特征的重要战略工具,具有确定性、普遍性、一致性、可采集性、可计量性和可维护性六大特点。教育指标体系的构建过程不仅是一个学习过程、测量过程和评估过程,而且是预测过程、决策过程和价值建构过程。  相似文献   
67.
本文以全国历次人口普查特别是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为基础,第一次提供了中国扫除文盲人口总规模:比较全面总结了中国扫盲60年的伟大成就,兑现了一个负责任的大国的国际承诺.实现了全面扫除青壮年文盲目标,探索了中国由一个文盲大国向一个人力资源大国转变的成功做法与典型经验: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的正确组织领导,人民群体的广泛参与和无穷智慧.有利于全面、客观和正确评价中国扫盲工作的典型意义及其对世界人口发展的战略影响。  相似文献   
68.
教育强国是教育综合实力、培养能力、国际影响力与竞争力具有突出地位和强大影响的国家。英国、法国、德国、美国是世界教育强国,各自发展历程不同而又殊途同归。因其文化同根、价值同源,具有典型性、代表性和相近性;因其历史背景、国家利益不同,表现出差异性、多样性和竞争性。以历史脉络为线索,结合世界经济社会发展及各国教育发展的关键要素和关键事件,从教育强国形成的核心要素、实践路径、演进机制和典型经验四个维度,从前期酝酿、集聚能量、创新成长、实现超越四个阶段,对教育强国形成演进和持续发展的动力机制、典型经验、战略优势和风险应对进行深度研究分析,探寻揭示教育强国的历史逻辑、实践逻辑、学理逻辑和未来逻辑,以期更加准确科学地把握教育强国形成演进的规律特点和追求卓越的未来向路,为加快建成中国式现代化教育强国提供经验与模式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