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教育   21篇
科学研究   4篇
体育   1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养成教育有一个相当大的定义范畴。从广义上说,它指人的基本心理素质和思想素质,包括思维方式、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健康体魄和生存能力的培养和教育。从狭义上说,它专指对中小学生的养成教育,即教育者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训练活动,使受教  相似文献   
12.
[文题设计]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直到由中国设计的上海地铁二号线投入运营,才发现由德国人设计的一号线有那么多的细节被我们轻易忽略了。譬如,德国设计师在靠近站台约50厘米内铺上了金属装饰,又用黑色大理石嵌了一条边,这样,当乘客走近站台边时,就会有所“警惕”,停在安全线以内;而二号线地面全部用同一色的瓷砖,乘客很难意识到已经靠近了轨道,地铁公司不得不安排专人来提醒乘客注意安全。恰恰是诸如此类的细节,决定了二号线运营成本远远高于一号线,至今尚未实现收支平衡。一号线近乎完美的设计,正是基于德国设计人员细心的观察,…  相似文献   
13.
胡磊  高迎 《情报杂志》2013,(8):45-49
用户使用微博的行为近年来受到多个学科的共同关注。依据表现与动机、影响因素这两个研究取向对微博行为相关的文献进行系统的梳理。笔者认为,增强针对本土微博的行为研究、加强微博行为机理研究、加大对重点微博用户群体的研究力度是未来研究的三个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提高"互联网+"环境下公共信息的可获取性和易传播性,增强公众对公共信息服务的整体满意度无疑具有重要的作用。从传播学视角对公共信息传播模式与公众获取行为进行系统考察,构建"互联网+"环境下公共信息传播模式与公众获取行为的演化博弈模型,探讨不同情形下均衡点的稳定性,并对模型进行数值仿真分析。研究发现,公共信息传播模式以及公众获取公共信息的策略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且分别是各因素的增减函数,求得上升与下降的梯度值。当在大众传播模式下的额外收益小于在分众传播模式下的额外收益,政府将会采取分众传播策略、公众将会采取获取公共信息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用C语言实现CAI教学软件 .通过对控制器模块组成结构的剖析 ,用图形模拟该结构内部各种信息流动的全过程 ,以增进对该组织结构的了解 .  相似文献   
16.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一个学生数学学习的能力和发展潜力主要看他的数学思维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直接思维能力,能够让学生发现数学问题,提高思维敏锐力;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能够让他们理清数学问题之间的关系,从而提高数学思维品质。本文就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这两种数学思维能力培养问题谈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7.
记忆     
<正>她的孕育,有昔日赵亭旧址之上的弘謇园为证;她的诞生,有民国最早注册备案的全国私立完全中学的档案为证;她的名字,由民国第一任教育总长、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挥毫写就——"海门中学校"。作为诞生于辛亥革命风云中的百年名校,江苏省海门中学血脉中始终流淌着与时俱进、先行引领的品  相似文献   
18.
我谨以个人及学校的声誉担保,我向贵校推荐的是一名优秀的学生、一个杰出的人才。——江苏省海门中学校长石鑫  相似文献   
19.
为了更好地培养跨境电商人才,使其能够满足"一带一路"建设需要,本文进行了"一带一路"视域下跨境电商工作室培养模式研究。首先介绍了"一带一路"及跨境电商工作室的概念,然后阐述了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现存的问题,最后提出了"一带一路"视域下跨境电商工作室培养模式。教学实践表明,该培养模式能够较好地提升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较好地提升学生的学生的双创能力,较好地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正>【教学目标】1.认识“用典”,异中求同,把握用典在怀古词中的价值。2.体会“用典”这一艺术手法给人工智能时代的文学艺术创作带来的启发。【课前准备】1.结合课下注释、查阅资料,搜索、梳理《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涉及的典故,体会内涵。2.查阅资料,了解苏轼、辛弃疾二人的人生经历与创作两首词的背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