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22篇
科学研究   16篇
体育   10篇
综合类   1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0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在大力推广教育改革的今天,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已是必不可少.教师苦教、学生死学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赏识教育成为教师教育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22.
魏慧 《科技广场》2002,(3):46-47
医学模式是人类对健康和疾病总体特征及其本质的高度哲学概括。它反映着人类对自身的生命、生理、病理、预防、治疗、保健、养生及美容等问题的基本观点,指导着医疗卫生的实践活动。步入21世纪,在破解人体生命奥秘及人类基因工作组研究工作不断完善、发展之今天,是信息爆炸、知识经济、数码技术的时代,各项科学事业将以前所未有之速度飞速向前发展,医学科学也不例外。那么,现行的医学模式(包括被称为现代医学模式的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该不该、会不会及能不能有所前进、有所发展及有所创新,形成崭新的更符合人类健康与幸福…  相似文献   
23.
心灵世界的生活需要有一个稳定的根基,充实丰厚的信仰内涵是人心接纳与认可的关键。现代德育的低迷更多地源自信仰内涵的缺失。“根性”价值体现着价值的理性思维,而理性价值正是构筑信仰内涵丰盈的依据。传统道德的价值功用性使人心难以超越现实,失度的思想解放导致人精神上的空虚,构筑人心的信仰在现代德育中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4.
国人意识深处的"法传统"的缺失是不争的事实。与悠远、浓重的传统道德相比,薄弱的法律文化无法与之抗衡。从外部环境来看,以绝对优势确立下来的根深蒂固的"德传统"汇入并引领了中国的主流文化,在强大的传统道德压制和扭曲下,中国的"法传统"难以形成。从内在的因素看,"法"的静态方面表现在自身概念设置上的狭隘,影响其在内容上的设定;"法"的动态方面表现在产生、发展和使用、影响上处于明显的滞后、从属的状态。  相似文献   
25.
生物-心理-社会和主动(病人开展的自我保健和预防)与被动(医生开展的诊断和治疗)相结合的新世纪医学模式,是对现代医学模式的反思、补充、升华和整合后的更为先进的科学的医学模式。既涵盖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全部内容,又弥补了现代医学模式的不足。对人类的疾痛、健康、美容和长寿均有重要影响和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6.
针对EVE-NG仿真平台主要仿真思科设备、eNSP仿真平台只能仿真华为设备,而实际工程项目往往涵盖华为、思科多厂商设备的问题,探讨整合这两个仿真平台,搭建集成多厂商设备、符合实际工程项目的跨平台仿真实验环境。依据该平台仿真整个工程项目实践过程,为培养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网络工程专业人才提供了仿真环境。  相似文献   
27.
魏慧 《江苏高教》2004,(2):104-106
德育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有其自身的特征和规律。在德育过程中,施教主体,特别是其人格力量对受教者起着重要的作用。由于遗传和环境的多方影响,人格的形成也受到这些因素的交互作用。在德育过程所特有的内、外部作用的环境中,施教主体所显示的双重人格现象值得反思。本文力图从应然道德与实有道德、社会规范与客观必然性、追求道德与追求自由、道德环境与道德行业、道德原则与法律、品德结构的动态与静态六个方面来探究双重人格的成因。  相似文献   
28.
在"男女平等"的当代文明中国,若以公正之源开启女大学生的传统道德教育,就应从源头文化中去探讨中国的传统,《周易》带给我们的就是一幅与当代合拍的谐和意境,完美地展现远古文明中男女平等、和合向上的信息,研究和发现传统文化中有价值的内涵及观念,可以从历史、社会的角度深入探讨和理解女大学生群体,促使她们不断内化新的道德内容。  相似文献   
29.
游华山有感     
华山,以其东峰的险、西峰的秀、南峰的高而著称.当游人攀上这三个峰顶、感慨"一览众山小"的时候,往往会忽视了北峰.  相似文献   
30.
我国古代思想家认为,在各种政治因素中,“势”处于第一位,国家权力历来为君主所独断,因此要“贵势”;“法”乃君主治国之道,犹如公正的“尺寸”,是衡量的标准,不偏不倚,一视同仁,因此又“尚法”。“贵势”、“尚法”的主张成为几千年来影响深远的传统。固有的“贵势”传统阻碍了“尚法”的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