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1篇
教育   171篇
科学研究   19篇
各国文化   5篇
体育   16篇
综合类   6篇
信息传播   1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01.
我国本科教育评估指标体系和美国院校鉴定标准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以我国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和美国院校鉴定为比较对象。指出指标体系和鉴定标准之间的异同点,说明各自发展历程及其原因,最后分析了我国指标体系的不足与美国鉴定标准的长处。并对我国本科教育的评估提出了几点启示与建议。  相似文献   
102.
《我和祖父的园子》选自萧红的《呼兰河传》。作家以孩子的口吻来写,写得至真至纯,率性得近乎肆意,把我们带进一个自由的童年世界。  相似文献   
103.
不少语文课,总让人觉得像是少了些什么。少 了什么呢?少了语文味! 语文味儿,语文课的"宁馨儿"--语文课所特有的个性、本色和本体。成尚荣先生说:"语文还要再语文一点,以语文的方式进行语文教育。"这"再语文一点",就是指的"语文味儿"。用"语文的方式",上出纯正、浓郁的语文味儿--这,应是一堂好的语文课(本文主要指阅读课)的标志。  相似文献   
104.
论五四文学感伤色彩的文化定位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四文学的感伤色彩同中国文学传统中的消沉失意不同,与西方近代文学中的纯粹个人的感伤也不同,与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也不是同步的,它根源于中国先进知识分子面对西方列强瓜分蚕食中国所生发出的强烈的社会理想,他们身陷绝望之境而不绝望,感伤就是他们在泥沼中昂起头颅的文学写照  相似文献   
105.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指出 ,阅读教学应“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所谓探究性阅读 ,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 ,学生通过研究探索的方式自主地阅读获取和运用的一种阅读学习方式。那么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能力呢 ?一、在问题情境中萌发探究意识探究性阅读从学生的“问”开始 ,是一种问题质疑式学习。探究的问题由教师或学生提出均可 ,但要逐步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与提出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 ,应结合课文和现实生活创设一种开放性的、富有意义的、比较复杂的问题情境 ,在有启发的条件下帮助学生提出…  相似文献   
106.
历史是一门既深刻严肃又丰富生动的学科,但是,我们的历史教学到底要教给学生什麽?新课程实施以来,通过接受各级各类培训,通过对新课程教学的不断探索和实践,笔者越来越真实地感受到:作为一个历史教师,只满足于让学生了解历史事件、知道历史人物、记住历史发展的过程等是远远不够的.  相似文献   
107.
“以人为本”是语新课标的核心理念,与语课程的性质“工具性”和“人性”的统一相契合。只有在教学内容、学习方式、教学方法等诸方面突破传统,力求革新,才能使“以人为本”的理念在语教学实践中全面落实。  相似文献   
108.
<伊索寓言>(苏教版五上)中有三个故事:<狐狸和葡萄><牧童和狼><蝉和狐狸>.学生对这三个故事并不陌生,教学中如果不能从其已知中揭示未知,将已知转化为未知,去作独特的领悟、探索与发现,他们就会硬撑着进入文本内部,思维会处在疲沓状态,表面上热热闹闹,实质上空空洞洞.这就需要寻找一种"催化剂",依此引发思维冲突,展开文本细读过程,建构"我和寓言"的关系,创造融通共生、自由和谐的境界.……  相似文献   
109.
<伊索寓言>(苏教版五上)中有三个故事:<狐狸和葡萄><牧童和狼><蝉和狐狸>.学生对这三个故事并不陌生,教学中如果不能从其已知中揭示未知,将已知转化为未知,去作独特的领悟、探索与发现,他们就会硬撑着进入文本内部,思维会处在疲沓状态,表面上热热闹闹,实质上空空洞洞.这就需要寻找一种"催化剂",依此引发思维冲突,展开文本细读过程,建构"我和寓言"的关系,创造融通共生、自由和谐的境界.……  相似文献   
110.
2006年,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中国预防性病艾滋病基金会在京成功举办了“阳光下我们一起成长”第三届全国关怀艾滋病致孤儿童夏令营活动。来自山西、云南、河南、吉林、辽宁、贵州、安徽、四川等8个省13个区市县的70名艾滋病致孤儿童参加了活动.心情愉快地在北京度过了5天生活。他们中年龄最小的8岁,最大的16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