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3篇
  免费   0篇
教育   49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106篇
  2005年   96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1.五颜六色五光十色这两条成语中的“五、六、十”都表示“多”,不指具体数字。它们都有色彩繁多、各色各样之义。但后者还含有光彩之义,多有赞美之情。如:①各种色彩的细末都盛在碟子里,和着水,像画家的画桌一样,五颜六色的碟子一大堆。②这时的队伍,已经不分行列,不分军民,不分男女,错错落落,五光十色,互相搀着扶着,边说边走。2.天花乱坠娓娓动听这两条成语都有说得很好听的意思。但前者形容说话十分动听,却  相似文献   
102.
1、被发缨冠“冠”是古代帽子的通称,但具体来说,又只指贵族戴的帽子,它与今天的帽子不同,不能把头顶全部盖住,而只有不大宽的冠梁,上面有褶子,两端连在冠圈上。由于古人蓄着长发,所以要先用发笄(j墿古代束发用的簪子)绾(w儯n)住发髻,再自前至后用冠束住。冠圈两边各有一根小丝带,叫做“缨”,是打结用的。整个成语的意思是来不及束起头发、系好帽带子,表示急于救人。2、冠冕堂皇这里“冠”、“冕”连用,而其实“冕”是一种最尊贵的冠。冕,黑色,顶上有一块长方形的板,叫做延。延的前沿挂着一串串小圆玉,叫做旒(li挷古代帝王礼帽前后的玉串)。…  相似文献   
103.
咏柳诗例说     
清人李渔在《闲情偶记》中这样写道:"柳贵乎垂,不垂则无柳;柳贵乎长,不长则无婀娜之致。"古往今来,诗人们或咏柳喻人,或借柳送别,或缘柳抒情,"柳"成为中国诗歌中一道亮丽的风景。  相似文献   
104.
[考点透视] 仿写句子是这几年中考的热点题型,而其中的比喻类仿写又格外受命题者的青睐,涉及的比喻类型,不仅包括比较常见的明喻、暗喻、借喻,而且出现了博喻、联喻等并不常见的类型.做好这类题需要丰富的联想和想象,需要一定的语文功底,同学们在中考复习中应予以相当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5.
平凡,就像旷野路边的小草,很少为人所注意。平凡,就像天空的一颗流星。每天都在发生,却很少有人关心它。平凡,就像大海里的一滴水那么普通,那么微不足道。但是,平凡又无处不在。在大干世界里.我们的生活中天天存在。在人们的生活中正是由许多许多的平凡事、平凡人组成了我们多彩的生活,组成了社会大家庭。正是有很多很多默默无闻而无私奉献的人们在追求和更新、创造,我们的生活才变得日新月异,变得温馨美好。  相似文献   
106.
107.
【题目】根据要求作文。品读试卷所写的文章,我们看到,生活虽然艰辛,有一类人却活得从容不迫,有滋有味。以快乐心面对人生,于艰难处寻觅快乐,生命便有了亮色。小室虽陋,但有苔痕草色、素琴金经,便自有一番乐趣,何陋之有?东坡妙笔一挥,烦难案件便成了赏心乐事。而《生死胡杨》“  相似文献   
108.
鲁迅在《社戏》这篇文章中,介绍了他的家乡绍兴一带的传统风俗——看社戏。读后,你一定会被其中的盎然情趣所吸引。这里,我再结合一些史料,与同学们聊聊古时的“社日”“社戏”和“社日诗”。[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9.
初中语文学习与小学有很多不同,除学习课文中作者对生活的观察、分析、表达外,每个单元都有不同的学习重点。我们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科学的阅读技能,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一、学会看注释课文中的注释,大致可分四类。第一类,一般是每篇课文的第一条注释,内容多为介绍文章的出处、作者,对课题的解释,有的还简单介绍文章的写作背景、主题思想等。读这类注释要抓重点,可用分层次、圈点关键词语的方法。第二类,是生字的注音、新词的解释。读这类注释,一要紧密联系课文,结合语境理解掌握;二要分类,有重点地记忆。第三类,是对引用的有关成语…  相似文献   
110.
咏柳诗例说     
清人李渔在《闲情偶记》中这样写道:"柳贵 乎垂,不垂则无柳;柳贵乎长,不长则无婀娜之 致。"古往今来,诗人们或咏柳喻人,或借柳送 别,或缘柳抒情,或道人生哲理……凡此种种, "柳"成为中国诗歌中的一道靓丽的风景。 李商隐的《赠柳》:"章台从掩映,郢路更参 差。见说风流极,来当婀娜时。桥回行欲断,堤远 意相随。忍放花如雪,青楼扑酒旗。"全诗八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