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5篇
  免费   0篇
教育   191篇
综合类   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课"是教学活动的基本单元,是由"言"向"果"的一种运动,语言性与效能性是"课"的两大本质属性.好"课"发端于问题,展开于逻辑,成功于激情,升华于创意,好课就是问题、逻辑、激情与创意的同在与化合.  相似文献   
12.
<正>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政策),全面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业减负工作的开展。2022年4月,教育部颁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这意味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启动。表面看来,“双减”政策与新课标源头各异、互不相干,但就实质而论,它们却血脉相连、底部联通:“双减”政策是从教学系统底层开展全面减负,新课标则着力于从课程改革顶层实施减负提质,二者都站在义务教育全局全程的高度,致力于改革学校教育教学,根治学生学业负担过重的顽疾,提升学校育人质量,  相似文献   
13.
在数字化时代,被自主发展是教师专业发展目标确立的新基点,培育教师自主发展力成了教师专业发展的新目标。要助力教师实现数字技术情境下的专业自主发展,教师教育改革要善于利用数据共生智慧与数据设计智慧,为教师发展开启一条“数字画像—场景构建—虚实混融—数据流通”的新通道。建好数字基座、优化数据服务、造就数字新人,推进教师数字学习生态建设,定向开发教师数字服务,提升教师数字素养,是教师教育助力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应然之道。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讲授主导式和读书讨论式两种主流研究生课堂教学模式的结构及其问题,指出研究生课堂教学的三大使命是帮助研究生完成知识入门、研究入门和精神入门,这些使命的实现需要研究性课堂的支撑.研究性课堂的构成元素是研究生、导师、制度和氛围,"五步式"教学是研究性课堂的理想结构.提升研究性课堂质量的三个关键是:教师工作重点的科学定位、教学改革方向的准确定向和教学环节间转换点的机智把握.  相似文献   
15.
免费师范生在职读研教育政策的最终意图是造就大批"三高"型高端教师,其面临的现实困境是如何突破阻碍工作深入推进的"四大坚冰",即初入职的困顿与培养目标高远间的两极化矛盾、在职学习与研究生教育间的形式矛盾、成人学习者与专业导师的主体间矛盾及优质资源稀缺与培养工作需要间的供求矛盾。免费师范生在职读研教育的开展应坚持需要导向、实践为本、学生中心、网络为主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6.
阅读教学是"变"与"不变"的辩证法与复合体,在创新求变与坚守品位之间求得一种平衡是小学阅读教学的艺术性所在。那么,在复杂多样的阅读教学教法背后潜藏的不变之"道"是什么呢?有老师认为,是主宰小学生阅读理解过程的"解释学循环";有老师认为,是"三维教学目标"的一以贯之;还有老师认为,那是对本真语文课堂的求索……我们认为:把小学阅读教学融为一体的不仅仅是上述线索,更重要的是核心语文知识,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树立核心语文意识。  相似文献   
17.
先进理念与有力技术的完美结合是缔造现代课堂典范形态的两大支撑点。当代高效课堂改革的内在线路之一是寻求一条高效课堂理念与现代技术文化之间更为完美的结合方式。技术是"形而上"的思想与"形而下"的工具组成的有机体,高效课堂理念在技术文化的技术思维、技术手段、技术工艺等层面都能找到相应的结合点。高效课堂理念技术化过程的实质是先进课改理念与技术文化全面融合的立体化过程,是先进课改理念借技术思维、技术手段、技术工艺来付诸实践的过程。这一过程有三个关键环节:课改理念的精确化、课堂手段的现代化与教学过程的工艺化,构成了高效课改理念技术化的"三部曲"。如何在技术与艺术之间寻求一种平衡,努力实现理念与实践在技术条件中的完美耦合与整合匹配,是当代高效课堂改革的重要思路。这一平衡的实现需要重点解决三大平衡:有形模式与无形变革间的平衡、理念创新与技术配合间的平衡、学习环境与教学控制间的平衡。  相似文献   
18.
青年教师是大学中最具活力和创造力的一个社群,其在高校育人工程和学术事业中扮演的特殊角色决定了青年教师师德建设事关高校的未来发展大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是凝聚大学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链环,是现代大学两大工程——研究工程与育人工程的一块基石。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科学理念是基于青年教师全人、全域、全程、全体的人本观,它要求当代高校应致力于构建一种立体化、网络式的青年教师师德建设工作体系。  相似文献   
19.
在教育知识生产专业化、批量化的时代,过度教师教育的产生实属必然。教师专业发展的多端性、多源性、复杂性、多路径决定了:教育知识既不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唯一内容、唯一资源与唯一路径,也不都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需营养品。我国联体教师教育体制的现实表明:时代依然需要教育知识,但其存在的合法空间应当适度收缩。选择教育知识,以核心教育知识为基轴来优化教师教育课程,是防控过度教师教育的有效出路。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