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5篇
教育   273篇
科学研究   46篇
体育   19篇
综合类   16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4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0 毫秒
31.
高校大类培养模式给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价值观、教育模式、教育方式和途径都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挑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转变价值观、重构模式、拓宽途径、创新方式,积极应对。  相似文献   
32.
本文对目前高校图书馆馆员的素质现状进行了分析,阐述了新世纪高校图书馆馆员应具备的素质,最后对加强图书馆馆员素质建设的措施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3.
本文对目前高校图书馆馆员的素质现状进行了分析,阐述了新世纪高校图书馆馆员应具备的素质,最后对加强图书馆馆员素质建设的措施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4.
国内外链接分类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入链数、网络影响因子(WIF)、Pagerank算法等链接指标是国内外链接分析研究的热点,主要用于网页/网站的重要性评价.这些链接指标都有一个共同的假设前提--链接代表认可、推荐.然而多种统计表明,符合这一假设前提的链接不超过链接总数的30%,这便引起了国内外对链接分类的广泛研究.本文根据近年国内外的相关文献.综述了链接分类的研究现状,并提出研究中的不足之处与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5.
《元氏长庆集》唐本百卷已亡,佚篇尚存于《唐粹》、《苑英华》、《才调集》中。宋代重编为六十卷本,有闽、蜀、浙刻。今蜀刻已亡,只存闽、浙两种宋本。有称为残宋本蜀刻的,实是闽本之误。明代各个重刻本都出自浙本,亦无出自蜀刻之书。  相似文献   
36.
一周     
  相似文献   
37.
针对各界对中国高校兴办高新技术产业所抱有的种种疑虑,提出了这样的观点:中国高校兴办高新技术产业是主动适应国情、努力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及促进自身发展的历史性选择;之所以如此选择,主要的原因是国家综合国力提升具有这样的强烈需求、国内研发力量配置格局给高校留下了创新空间、符合与社会协同发展的历史趋势、拓展了高校办学经费来源的途径等。  相似文献   
38.
[目的/意义] 对影响人文社科领域引进人才绩效的因素进行多方面的实证研究,有助于考察引进人才在聘期内的学术能力成长效能,建立合理的考核评价指标。[方法/过程] 通过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等方法,以高校A引进人文社科领域创新人才为数据样本,从人才引进时人员的基本情况、学术产出、科研资金投入、学术影响力和合作关系等方面构建影响该类人员引进效能评估的指标体系。[结果/结论] 人文社科领域人才引进效能受到人员引进前基本情况的影响,其学术产出、科研投入、合作情况和影响力逐层对其成长效能产生有效影响,其中以关键作者身份发文数量、依托引进单位发文数量、专著数量、获得该单位资助科研金额、引进前合作学者数量和CSSCI被引次数等变量呈现较好的评价效果。人文社科引进人才的常用指标在回归分析时出现了相互影响,需要对同一数据类型中自相关较高或共线性较高的因素进行选择。多方面考察的同时,选择有代表性的指标方能有效地揭示引进人才的成长效能。  相似文献   
39.
税收与就业     
通过对我国失业现状的深入分析,指出就业率的高低对社会的稳定和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税收与就业之间亦存在着非常密切的联系,税收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对于就业与再就业的意义深远,由政府运用税收优惠政策与其他财政政策相配合,合理地进行宏观调控和正确引导,不失为解决失业率的一个稳妥而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40.

Involving students in the co-design of educational curricula and practices can benefit both students and teachers. Students who participate in co-design may show better learning or increased agency or engagement. In the present study, we investigated what kind of science knowledge or practices can be learned by student co-designers while engaging in co-design practices and how that learning happens with six high school students. We created a model to guide the analysis of students’ learning with technology in co-designing processes. The results revealed that students learned engineering design process even if no explicit instruction on engineering learning was given. Also, our analysis suggested that co-designing with technology enabled learning of the engineering design process and potentially furthered learning of science because it promoted knowledge integration. The results have implications for understanding and enhancing engineering design and science learning through co-designing with technolog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