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4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2篇
教育   470篇
科学研究   125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28篇
综合类   42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9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63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81.
周密  葛敏 《未来与发展》2006,27(10):57-60
20世纪70年代以来,金融创新层出不穷,并极大地改变了国际金融体系。Van Horne(1985)认为金融创新是金融系统发展的根基,是高效且反应快捷的资本市场的生命之源。随着金融创新重要性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学者对此产生了研究兴趣。目前  相似文献   
82.
科技创新极化是科技资源优先聚集形成的极点,并与周边落后地区形成两个极端的现象。科技创新极化度作为对极化现象测度的指数,与科技发展非和谐性具有对应性,因此科技创新极化度对科技和谐度的构建具有重要启示。对我国东、中、西部科技创新极化度进行了实证研究,并得出了我国区域科技和谐度总体上升的基本认识。  相似文献   
83.
本文对中国细辛属Asarum27种及4变种、1变型的花粉形态分别做了光学显微镜和扫 描电镜的观察和照相,发现该属花粉的萌发孔变异较大,可作为分亚属及分种的重要依据之 一。花粉粒外壁纹饰主要分两类:瘤状纹饰下为网状纹饰,或瘤状纹饰下为脑纹状纹饰。细辛 亚属与杜衡亚属间的界限较明显,与植物形态分类的结果基本一致。本文还讨论了国产及日 本产双叶细辛A.caulescens Maxim和华细辛A.sieboldii Miq.在花粉形态上的差异,并对植物外部形态上彼此相似的几个种的花粉的形态特征做了比较。  相似文献   
84.
本文分析了当前社会中存在的信用缺失现象及其危害,认为要尽快建立和完善政府信用、企业信用、个人信用三大体系,共同构建良好的社会信用体系,促进社会经济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5.
一、研究生心理健康研究的现状 1.研究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目前,国内外心理学家对心理健康好坏的衡量标准还没达成共识,对研究生心理健康标准的界定则更少.  相似文献   
86.
浅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终身学习的法制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及其管理育人的层面来建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终身学习的法律和制度,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提高教育者自身素质,培养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通过教育者的思想教育和管理,最终达到学生自我管理、终身学习。  相似文献   
87.
随着对学生听说能力培养的重视度的不断提高,如何测试学生的听说能力也成为外语教学所面临的新挑战。本文尝试将听说测试从综合测试中分离出来探讨这种新型的分离式测试对外语教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88.
高校军事教育学科发展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军事教育学科的建设,对深化高校国防教育、实施素质教育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客观地分析了高校军事教育学科发展的现状,阐述了其必要性,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确立其学科地位,使其在人才培养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89.
生物信息学可以推动生命科学的快速发展,因此,生物学专业本科生应具备生物信息学的基本知识,应当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等课程中介绍生物信息学的基本知识,有条件时可以设生物信息学选修课。  相似文献   
90.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has created waves of excitement about its power to fix educational problems and improve learning results, prompting a succession of policy efforts to integrate digital technology into education. Educators, schools and corporations are increasingly driving these initiatives. This article makes the argument that a narrow vision of digital technology, which both ignores the complexity of education and wastes valuable public resources, is becoming an obstacle to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and transformation in education. Utilising our research and experience in the field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this paper problematises the common elision of ‘technology’ and ‘digital technology’. From this basis, we then critically reflect on various common approaches to introducing digital technology in education under the guise of promoting equality and digital inclusion. These include national government-led programmes, more recent trends for local school-led initiatives, and the role of non-formal education initiatives led by corporations/foundations. Amidst the varying surface-level ‘failure’ and/or ‘success’ of these approaches, we point to limited underpinning ‘information and knowledge society’ logics in framing the application of digital technology to education. As such we conclude by considering the educational challenges for future Ed-Tech initiativ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