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83篇
  免费   145篇
  国内免费   258篇
教育   5798篇
科学研究   900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843篇
综合类   698篇
文化理论   4篇
信息传播   24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84篇
  2021年   163篇
  2020年   134篇
  2019年   118篇
  2018年   65篇
  2017年   80篇
  2016年   74篇
  2015年   228篇
  2014年   408篇
  2013年   468篇
  2012年   526篇
  2011年   666篇
  2010年   643篇
  2009年   648篇
  2008年   659篇
  2007年   675篇
  2006年   603篇
  2005年   576篇
  2004年   421篇
  2003年   364篇
  2002年   350篇
  2001年   257篇
  2000年   176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3年   3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91.
为达到应用技术型的人才培养要求,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型大学转型发展的需求,文章针对现有的单片机教学模式,探讨了改革的必要性。从课程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三个方面提出了适合应用型人才的课程改革措施,以促进和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992.
对于学校德育的实效性,社会各界普遍地感到不满意。当然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很多,就其主要原因而言。是当今主导学校德育的德育范式——权威灌输式。虽然这种德育范式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发挥过巨大的作用,就是现在也还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但是在社会转型期,随着民主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市场经济的确立,文化和价值观的多元,这种强制灌输型德育越来越显示出它的局限性。在当代,青少年学生越来越具有主体意识,面对日益丰富、复杂多变的社会现实,已不满足于被动地接受教师、家长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规范的简单灌输。另一方面,“学校德育尤其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德育,往往是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的德育。强调‘德’的思想、政治内涵,有设定的德育目标。  相似文献   
993.
苏轼思想与宋词关系发微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苏轼对词的历史性的锻炼和完善 ,除了他具有超常的智慧和渊博的才学外 ,还与他独特的思想意识密切相关。儒家的执著专注、佛家的空幻虚无、道家的率性自然 ,均奇妙地统一在苏轼的生命实践中 ,他对词的贡献也正得力于其独特思想构造所产生的内驱力的推动  相似文献   
994.
对当前我国高职师资队伍建设的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高职师资队伍建设的建议,科学、合理地调整高职教师的学历、知识、能力结构,构建高职教师可持续发展的质量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995.
小说叙事学认为小说存在“故事时间”和“叙事时间”。余华小说以叙事时间策略为切入点,借助心理时间将故事时序弄乱,制造时间倒错和时间跨度的无时性;利用“空间化”时间强调人物在瞬间的感觉体验;强化心理时间.有意地淡化作品特定的历史背景以及重复的手段实现对时间形式的探索,显示时间在人的生命中的意义,实现对个体精神真实的执著追求。  相似文献   
996.
科学发展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就贯彻这一新发展理念,文章探索我国高等教育的创新发展之路。我国高等教育的创新发展之路,必须坚持创新发展,坚持协调发展,坚持绿色发展,坚持开放发展,坚持共享发展。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治理体制,确保充满活力、安定有序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  相似文献   
997.
社会的转型带来观念的变迁、义与利的对立在近代的江南地区表现得并不明显,在士子与商人身上体现更多的是二者的转合。传统义利观发生近代嬗变,士人不惜功名投身商贾,求逐利之欢;商人在谋利的同时投资公益,捐纳官爵,行尚义之实。这一转变在社会上产生的一个重要影响是引起了婚姻交往观念的变化,过去的门第观让位于近代的财力观,江南士、商义利观的近代妫变是社会流动性增强的产物,成为近代江南重要的社会特征。  相似文献   
998.
登超然台时,苏轼表现出来的超然,带有刻意的成分。“乌台诗案”后,苏轼在儒释道的交汇处找到了平衡点。啸台则对苏轼人格的塑造意义重大,“且行且啸”平和自持的生活态度让苏轼对个体生命的体悟更为饱满,人生追求与境遇起伏在对碰中最终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平衡。  相似文献   
999.
考虑了类P-双调和方程△(a(|△u|^p)|△u|^p-2△u)=f(x,u)的Dirichlet零边值问题的无穷多解问题,这里的非线性项是奇的,通过验证所定义的泛函满足Cerami条件.从而运用喷泉定理,得到了无穷多个大能量解的存在性.  相似文献   
1000.
人之才力有大小,识见有广狭,情趣有雅俗,学养有高下,故“知音”有不同层次之分;然人之进化发展,又可致“知音”层次发生位移,是亦为“知音其难”一大成因,此乃刘勰一疏略之处,斯文仅作补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