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9篇
教育   127篇
科学研究   77篇
体育   5篇
综合类   11篇
信息传播   6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1.
We investigated how Chinese physics teachers structured classroom discourse to support the cognitive and social aspects of inquiry-based science learning. Regarding the cognitive aspect, we examined to what extent the cognitive processes underlying the scientific skills and the disciplinary reasoning behind the content knowledge were taught. Regarding the social aspect, we examined how classroom discourse supported student learning in terms of students' opportunities to talk and interaction patterns. Our participants were 17 physics teachers who were actively engaged in teacher education programs in universities and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programs in local school districts. We analyzed one lesson video from each participating teacher. The results suggest both promises and challenges. Regarding the cognitive aspect of inquiry, the teachers in general recognized the importance of teaching the cognitive processes and disciplinary reasoning. However, they were less likely to address common intuitive ideas about science concepts and principles. Regarding the social aspect of inquiry, the teachers frequently interacted with students in class. However, it appeared that facilitating conversations among students and prompting students to talk about their own ideas are challenging. We discuss the implications of these findings for teacher education programs and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programs in China.  相似文献   
12.
使用“PowerPoint”制作电子讲稿来进行授课,是多媒体教学的主要形式之一。电子讲稿不仅要包含教学内容,而且要体现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的设计,版面设计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本文介绍了设计电子讲稿的一般步骤和应注意的问题,并从教学实践所得介绍了版面设计的常用格式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在知识经济为主导和被称为信息社会的21世纪,实施素质教育首先就要进行信息素质教育,它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而信息素质教育在教育改革的具体实践中要体现在教学的信息化中。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应对全球化的挑战和国际竞争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英语国家小学课外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相联系,课外活动既符合学生的兴趣,又重视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及团队精神。在课外活动的运作方面,也是以学校为主但又依靠家长与社会并引入社会教育机构的力量,从而使学校的课外活动充满活力。  相似文献   
15.
从信息需求的内容、特点和信息获取的渠道,以及满足信息需求的对策等几个方面,分析了出版企业对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16.
在氘氚结团图中说明了4个8×8核素的分布区,每区包含64核素坐标,其中包括1,2个放射核素.4个区域的中心为(352,4)(35,26)(33,23)(31,16).区域中的5个放射核素联系有146 62 40Sm84 72与132 58 30Ce76 28处于对称位置,放射核素中的146 62 40Sm84 22与212 84 40Po128 44的坐标S值相同,坐标H倍增联系.  相似文献   
17.
诗歌是文学的重要形式。中学语文中的诗歌教学,应引导学生从形象、语言、情感、意境等方面去发现诗美,品赏诗美。运用比较法解读、鉴赏诗歌,是中学语文诗歌教学中一种行之有效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8.
翻译补偿研究是已引起翻译理论界关注但尚待成熟和规范的一个研究领域。通过收集统计该领域的研究论文,分析本研究的现状与研究前沿,并指出不足与研究中存在的误区,以期促进翻译补偿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9.
基于Globus Toolkit的企业信息网格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能在多种平台上运行的网格计算工具包软件Clobus Toolkit工具包是一个面向公众的、支持网格和网格应用的开放源码服务和软件库集合。基于它,设计了一个企业内部网格。它的基本结构包括用户、资源、内部网格组件等。它的信息服务采用基于轻量目录访问协议的Globus监视与发现服务。它的管理服务由支持用户和资源注册的注册服务和支持组件自动更新的更新服务组成。它实施在客户机上不需要代码维护和信任证书分配的机制。图4。参考文献6。  相似文献   
20.
数字图书馆中主动信息过滤系统的构建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设计了一个结合使用协作过滤和基于内容过滤的主动信息过滤的实验系统。其结构框架的主要部分有:智能代理、检索服务器、用户需求文档数据库、过滤服务器、结果处理器和推送服务器。它采用机器学习的机制来预测用户新的兴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