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8篇
  免费   8篇
教育   16篇
科学研究   169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55篇
  2021年   58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1.
新型研发机构是响应科技创新和科研组织范式变革的新事物,以创新的组织模式和机构形态构建了知识转移的新逻辑,有效促进了知识的转移和应用。文章通过多案例研究,探索分析了新型研发机构推动知识转移的内在机理。研究结果显示:(1)新型研发机构构建了面向市场的知识价值识别功能,提升了知识识别的动力和能力;(2)新型研发机构发展了基于应用场景的知识加工功能,形成了以专业团队、设备和平台为支撑的知识加工能力;(3)新型研发机构构建了促进知识显性化的功能,降低了知识的嵌入性和缄默性,提升了知识传播的效率;(4)新型研发机构完善了服务知识接收者应用知识的功能,降低了知识接收者利用新知识的风险。研究结论对于国家探索新型科研组织模式,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促进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发展提供了思路和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2.
预注册的新型编辑制度革命能够控制可重复性危机,关键是承认偏见、注册偏见和能够重复偏见,并建构从科研想法到论文发表的全数据链。预注册制度遏制如下四个科研流程的偏见:一,注册上传试点数据和实验计划,构建保存和揭示确证偏见的数据基础;正式发表论文要求包括试点数据,提升了正式实验前的数据可重复性;二,增量注册所有事后发现能够控制后见之明偏见,提供重复事后发现的数据基础;三,第二次同行评议还须评估执行先前注册的数据统计方法程度,以控制地板效应、P值效应等选择性报告偏见;四,预注册制度允许发表无效结果,控制了发表偏见。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战略与突发新冠疫情等的影响下,我国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新阶段。如何通过信息化建设打造数字化企业,培育企业创新能力对振兴我国制造企业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企业资源观的IT能力视角,本文整合必要条件分析(NCA)与结构方程模型(SEM)的混合方法对我国制造企业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探索IT能力、数字化转型和制造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关系。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是企业创新绩效的关键必要条件,并证实数字化转型在IT能力和流程创新绩效之间存在部分中介作用,而在IT能力和产品创新绩效之间存在完全中介作用。通过对数字化转型的必要条件与中介作用的分析,研究深化了当前文献对IT能力、数字化转型和创新绩效之间作用关系的理论认识,也为我国制造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和创新管理提供了相关管理与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正当前,科学革命正在孕育,技术革命蓄势待发,产业变革正在蓬勃发展。科技创新是大国竞争博弈的新赛场,是决定世界变局和大国兴衰的主要力量。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科技创新进行专章部署,这在我党编制五年规划历史上是第一次。"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做出的战略抉择,科技创新的摆位达到历史的新高度。  相似文献   
15.
欧盟科技政策不同于主权国家的科技政策,其政策目标既追求科技进步本身,又要照顾欧洲一体化方向。本文以西方公共政策学"框架化"理论为视角,回顾分析了欧盟在不同历史时期科技政策框架形成的过程。以"框架化"为视角,可以清楚地看出欧盟科技政策框架随着对问题界定不同而不断演化的路径。欧盟委员会是推动欧盟科技政策框架形成的主要力量,但需要借助外力促进框架形成。不同政策框架,对欧盟具体的科技政策工具产生直接影响。当前,欧盟科技政策正处在"社会挑战"和"技术主权"两大框架双重影响之中。以"框架化"为视角,能为我国更好开展对欧盟科技合作带来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本文聚焦于制造业发展的趋势和热点——智能制造,分析依托于物联网的智能制造通过硬件和技术升级带来的优势和潜在问题,进一步探索引入务联网和关系网以构建三网融合的智能制造生态系统的重要性,阐释如何通过三网融合以有效协同来控制成本和发挥优势,并提出相应的管理重点。研究提出,基于物联网的传统智能制造既带来发展机遇,也引发特定问题;而引入务联网和关系网以形成三网融合的智能制造生态系统则可以更好应对潜在的管理问题与挑战。  相似文献   
17.
我国在芯片领域的技术瓶颈制约着产业发展,并在一定程度上威胁国家安全。人工智能芯片的兴起将为我国突破传统芯片领域中的“卡脖子”问题带来机遇。鉴于此,本文采用扎根理论和深度访谈结合的方法,遵循创新生态系统的行动者A(Actor)-创新活动A(Active)-位置P(Position)-链接L(Link)模型,对中国情境下人工智能芯片创新生态系统的构建进行探索性研究。研究发现:从行动者维度人工智能应用企业从应用需求、政府产业政策支持、高校科研机构研发的基础研究改造现有生态系统的机会,即行动者对传统芯片产业生态系统的改造;从创新活动维度发现合理的产业投资、高素质人才培养和知识产出能有效促进创新生态系统成长,归纳为加快创新生态系统“新陈代谢”;从创新生态系统位置维度,人工智能应用端企业、互联网企业和半导体产业链中向产业链上游、下游发展获取发展机遇,将此归纳为移动在创新生态系统的位置;从创新生态系统链接维度,优化基础研究到产业化、从科技成果到高价值知识产权,归纳为优化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的链接关系。  相似文献   
18.
创客浪潮风靡全球并推动了众创空间的形成,但众创空间普遍存在资源主体合作关系松散、资源共享与利用严重不足、缺少自我发展的运行机制等问题。为保证众创空间健康发展,必须建立高效、可持续的资源聚合模式。从众创空间创新创业资源产权共享出发,通过分析资源产权进入系统、资源产权交易系统和资源产权保障系统,深度挖掘众创空间资源聚合的影响因素。并采取QCA研究方法对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归纳出众创空间资源聚合的六条实施路径,以此探究创新创业资源有效聚合的模式,得出基于产权共享的综合生态模式相对于其他模式更有利于资源的集聚与合作等结论。  相似文献   
19.
文章基于社会网络理论,以个体网络视角,选取2009-2016年企业联盟创新网络数据为研究样本,通过负二项回归方法,探究网络闭合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分析了知识流动的中介作用和知识多样性的调节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企业网络闭合与企业创新绩效有倒U型关系;知识流动对企业网络闭合与企业创新绩效关系起部分中介作用;知识多样性会弱化企业网络闭合与企业创新绩效的倒U型关系。  相似文献   
20.
国际化是后发企业获取知识、能力积累的重要途径。基于此,本文以联想与华为为研究对象,通过运用案例研究法解析其国际化中能力积累机制。研究结果显示:(1)利用式学习与开发式学习是后发企业国际化中主要的学习策略,前者是企业在海外并购和海外子公司等国际化模式中采纳的主要学习策略,后者是企业在设立海外研发中心的国际化模式中采纳的主要学习策略;(2)基于利用与开发的双元学习机制是后发企业国际化中能力积累的关键机制;(3)后发企业国际化中能力积累的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创新要素获取阶段和能力升级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