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篇
  免费   1篇
教育   74篇
科学研究   25篇
体育   5篇
信息传播   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孤独感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浩  方双虎 《大众科技》2009,(6):203-204,185
现代人的生存和交往方式最易导致人的孤独感,孤独感成为诱发心理疾患的源头之一。文章报告了诱发孤独感的因素和孤独感诱发的后果的文献研究进展。对当前中国社会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孤单群体如农民工、留守妇女等开展本土化研究,并把孤独感与兴趣、和谐的人、教育理念、人格因素等结合起来将是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2.
研制了一种可观测和研究超声波现象、特性和应用设计的综合实验装置,该装置采用三维测量结构设计,有距离测量和角度测量装置,可以完成超声波的折射、干涉、衍射、超声波衰减和布拉格衍射等系列超声波实验内容。有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超声波的基本特性和测量方法,并有利于学生进行自主设计和内容拓展。该装置的特色之一在于用超声波发生器替代X射线源,进行布拉格衍射实验的研究,避免了X射线的辐射,同时测量了"晶体"模型的"晶格常数"。  相似文献   
43.
科学探究——《新综合科学》实施的突破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丁浩 《科学教育》2005,11(5):51-53
科学是一个反映客观规律的知识体系,是人类在探索大自然奥秘中产生。科学探究是一种以理性、实证和怀疑为特征的探究活动,它以自然界为研究对象,以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为研究目的。教学中的科学探究活动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树立科学的世界观、积极的人生观,激发学生对自然探究的欲望,帮助学生了解科学的本质,指导学生学习和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以利于人的科学素质的提高和可持续的发展,是二期课改和《课程标准》赋予我们教师的任务和时代对我们的要求。  相似文献   
44.
45.
教派冲突是印度民族主义运动中的一大特点,并且随着运动的深入发展,教派冲突愈演愈烈。这种情况的出现虽然和英国殖民当局的离间政策相关,但更多的还是印度民族主义运动自身发展模式所带来的结果。其背后既有复杂的宗教文化方面的因素,也与当时印度各民族政党利用民众的宗教信仰来争夺现实利益的策略相关。  相似文献   
46.
为了学画,更为了实现人生的七彩之梦,他曾缠着爸爸把他带到了如诗如画的仙境——九寨沟;因为有人告诉他,那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是画家感受色彩的最理想之处。  相似文献   
47.
对1992年以来越冬施工的数项建筑工程,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研究,总结了一些规律性意见.  相似文献   
48.
近几年函授教育规模发展较快,新建成人教育函授站也比较多,但成人教育函授站的管理却面临诸多困境,本文分析了成人教育函授站管理困境的成因。并提出改变成人教育函授站的管理主体,加强对政府和函授站管理部门的社会监管,加强对成人教育函授站管理理论的研究,健全成人教育函授站管理的法律法规等措施。  相似文献   
49.
丁浩 《体育风尚》2021,(5):211-212
在课程思政背景下,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归纳演绎法对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跆拳道教学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进行探究,并对跆拳道课程思政路径进行分析。研究认为:跆拳道运动在跆拳道精神、规则意识、跆拳道品势内涵、跆拳道冠军故事等内容蕴含丰富的思政元素。具体提出跆拳道课程思政的可行路径:培养跆拳道教师课程思政意识及能力、充分发掘跆拳道项目思政元素、跆拳道思政元素融入跆拳道课程设计、注重跆拳道课程礼仪教育、完善跆拳道课程思政教学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50.
目前,高校团干部的职业倦怠问题已成为建设一支高效稳定和谐的思政教育队伍的核心和关键.团干部一旦出现职业倦怠,将可能对工作失去动力源泉,消极对待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就无法承担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使命,也就影响国家对高校人才培养预期目标的实现,对影响高校团干部职业倦怠的因素进行分析,并尝试提出化解的解决策略和可行性建议,很有必要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