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教育   1篇
科学研究   21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日喀则地区农牧民科学素养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充分分析论述国内外科学素养调查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调查区域的实际情况和国际普遍通用的公众科学素养调查指标,就日喀则地区农牧民对科学术语和概念的掌握与理解、对科学研究和方法以及对社会发展进步的影响的了解、农牧民获取科学信息的渠道和对科学感兴趣的程度等作了分析,并就农牧民科学素养的提高提出了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12.
该试验通过选取西藏日喀则地区、山南地区饲喂牛羊的主要牧草苜蓿、青稞、饲用玉米、白茅草、茎直黄芪、糌粑、秸秆等草产品的质量进行了全面评价研究,系统测定和分析了西藏草产品中重金属含量、抗营养因子、植物性毒素和农药残留状况,提出了草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的科学处置措施和监控措施,为西藏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3.
西藏日喀则地区沼气能源模式及其效益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牛粪、薪柴等为主的传统生物质能源是西藏农村能源的主要形式.随着人口的增长,西藏农村能源环境问题日渐突出,逐渐成为制约当地农村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本研究通过在日喀则地区4个典型农业县的实地调查,分析了沼气生态能源模式在调整农户能源消费结构中的作用;计算了该能源模式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结果表明:按替代薪柴、秸秆和牛粪的3种方案,每户沼气分别可替代农户薪柴、秸秆和牛粪消费量的57.96%、61.37%和28.48%,农户每年可节省燃料支出450.16元/口;若在西藏农区和半农半牧区推广该工程,可减少CO2,排放(95.83~99.87)×104t/年,减少氯素流失(0.49~1.24)×104t/年,节省的牛粪分摊到单位耕地面积达4.37t/(hm2·年),可基本保证耕地物质平衡;沼气的利用还可减少妇女使用传统生物质能的时间机会成本.结论表明:该模式在一定程度可缓解传统生物质能利用对环境的压力,有助于提高农户生活水平;但仅靠沼气还不能完全满足农户能源需求,需结合其他可再生能源.  相似文献   
14.
对不同晾晒处理、不同化学处理的饲草青干草含水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 Schreb在自然晾晒初、中期失水率最大,经过2.5d含水量约在20%,4.5d后含水量即达到10%左右;青稞Hordeumvulgare L.var.nudum Hook.f.晾晒2.5d含水量约25%;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晾晒2.5d含水量仍在40%左右,总体表现出失水效率顺序为:水泥地组合=凉棚草架土地晾晒组合。紫花苜蓿经化学制剂处理后,水分散失在速率和时间上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达到安全贮藏的含水量历时比自然处理缩短了4天;而高羊茅的效果不是很明显,不过与自然处理相比,在晾晒初期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5.
2013年,中科院启动实施了西藏区域创新集群建设重点任务——促进农牧民增收的西藏农牧结合技术体系构建与示范,在社会各界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文章回顾了项目的主要做法和成功经验,阐明了科研机构在促进农牧民增收工作中的重要作用。通过观念转变、市场导向、机制创新和技术创新的有机整合,突破畜牧业饲草短缺瓶颈,大力推进农牧结合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家庭经营性收入,是拓宽西藏农牧民增收渠道、确保农牧民持续稳定增收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余成群  郭万军 《西藏科技》2003,(2):34-35,38
通过多年对西藏高寒草地主要类型高寒草原草地和高寒草原草地的实地调查和资料参考,分析了两种类型草地的生态环境现状及成因,提出了保护和建设两类草地生态环境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7.
西藏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测算1990—2015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Cobb-Douglas函数为核心,以西藏自治区1990~2008年的农业统计数据为基础,综合运用最小二乘法回归(ordinary least squares,OLS)和经验法估计出资本和劳动力产出弹性。继而运用索洛余值法测算和预测1990~2015年西藏自治区的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计算结果表明,西藏自治区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稳步上升,2008年达到了37.4%,预计2015年达到45.4%~49%,但投资拉动特征明显。最后,基于测算与预测结果向自治区有关部门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8.
西藏农牧业转型发展的战略取向及其路径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西藏自治区农牧业正稳步向现代农业转变,但存在一系列问题与矛盾。农牧业生产体系整体布局存在一定程度的错位,导致农牧业资源配置产生扭曲、利用效率低下,是西藏自治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发展缓慢的主要障碍因素。经营主体、经营方式以及社会化服务体系远不能满足西藏自治区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实施粮食安全保障战略向食物安全保障战略转变,实现农牧业可持续发展,是西藏农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与内在要求。构建以青稞产业、农区畜牧业与设施农业为产业发展重点,以现代农业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与社会化服务体系为内涵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是西藏现阶段农牧业转型发展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19.
云南某预应力混凝土简支T梁桥主梁竖向开裂,对该桥采用张拉体外预应力钢绞线进行加固.为验证加固效果,对6#跨在加固前、后进行静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加固前,L/2截面梁底应力及挠度校验系数均大于1,判断该桥承载能力不满足公路Ⅱ级(JTG D60-2015)荷载要求.加固后,L/2截面梁底应力及挠度校验系数均小于1,T梁抗裂性及刚度显著提升,在试验荷载作用下,体外钢绞线与T梁能够共同协调受力,桥梁承载能力满足设计荷载要求.荷载试验结果显示该桥加固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0.
本项目研究是在“优质牧草引种试验”取得成功的基础上进行的,目的在于将“优质牧草引种试验”筛选出的牧草品种在西藏具有代表性的不同生境地区进行扩大种植试验,为大面积推广提供更为可靠的科学依据,同时进行了豆科牧草的制种试验。项目经2001年,2003年三年的实施,共在当雄县、尼木县、日喀则市和本所曲尼巴综合试验基地四个扩大试验基地进行了14种牧草品种的扩大试验和在林芝县进行了6种豆科牧草的制种试验,同时在当雄和曲尼巴进行了11个牧草品种的引进试验。各扩大试验基地累计种植的14种牧草品种,按习性、科属分为:一年生禾本科牧草6种,多年生禾本科牧草4种;一年生豆科牧草3种,多生豆科牧草1种。经过两年的扩大试验观察,证实除陇东苜蓿在尼木麻江适宜性较差,且不能越冬外,其余13个品种生长态势及其适应性均较高,一年生豆科牧草与禾本科牧草鲜草产量均在2000kg/亩以上,多年生禾本科牧草鲜草产量为900kg/亩以上。在林芝县进行豆科牧草制种试验的6个品种,分别为一年生3种,多年生3种,经过两年的试验观察表明除日喀则箭菩豌豆获得制种成功外,其余从甘肃引进的豆科牧草品种均不宜在林芝县进行制种。引种试验的当年生牧草能正常生长发育,生物量也较高,但不能完成其生育周期,多年生禾本科达乌里披碱草与中华羊茅不能完成生育周期;豆科牧草阿尔刚金苜蓿有少许的种子可以成熟,但难以收获;歪头菜有待于进一步观察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