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0篇
  免费   0篇
教育   105篇
科学研究   14篇
体育   3篇
信息传播   48篇
  2023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81.
邓小平(1904~1997)四川广安人,1904年8月22日出生,1997年2月19日在北京逝世。原名邓先圣,学名邓希贤。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相似文献   
82.
叶落归根     
在南开大学东南隅,有一幢淡黄色的二层楼,这就是陈省身大师回国定居的寓所,他亲自题名为“宁园”。小楼有草木相伴,无车马之喧,他忘我地工作着。从1995年起他就有回国定居的打算。 在国际数学界,无人不知陈省身在数学上的历史贡献。无论他到哪个国家,都会受到欢迎和拥戴。然而耄耋之年的他,最终选择回国定居。2000年,大师回来了!他“叶落归根”的地点,没有选择祖籍嘉兴,也没有选择北大、清华,而是选择了他的母校——南开大学。他说:“我的想法很简单,我不是来养老的,是想在有生之年再为中国做一些事情……我最后的事业在中国。”他认为做学…  相似文献   
83.
余玮 《职业技术》2006,(5):28-33
我们含泪向大中专毕业生们推荐这篇感人至深的报道。1998年,年仅15岁的宋芳蓉就一头扎进了深山中破旧的吊脚楼,从事起向孩子播撒文化、播撒文明、播撒新生活种子的光荣职业———人民教师。她在苦与难、惊与险、病与痛中摸爬滚打,硬是靠“芳蓉精神”,挽救了孩子,感动了民众,赢得了四面八方的赞扬和支持,淋漓尽致地体现了自己人生的价值。从宋芳蓉的职业人生中,我们不难看到:一个人迈入社会进行职业生涯设计的时候,不能好高骛远,而应脚踏实地,选择适合自己的,特别是要选择社会最需要自己的。要肯于和敢于到基层去、到困难的地方去,在那里可以磨砺意志,提高本领,成就事业,充分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相似文献   
84.
85.
余玮 《档案天地》2011,(4):23-29
鲁迅,中国的文化巨人,有“民族魂”之誉。然而,在儿子周海婴的心目中并不是常言的“横眉冷对”,而是那么的慈爱。  相似文献   
86.
余玮 《山东档案》2011,(4):65-70
(接上期)传奇而浪漫的“红色恋歌” 1937年春,由于王新兰的出色表现,她由团员直接转为中共党员。这时,在艰苦环境中成长起来的王新兰长高了,长成一个美丽的大姑娘。  相似文献   
87.
阳春三月的一天,前来观光的日本著名作家三好彻先生在得到赤壁的有关考察资料时,紧紧地握着一位小个子的手激动地说:“你算得上一个真正的‘赤壁通‘.“这位被称为“赤壁通“的小个子,就是曾任湖北省赤壁市(原蒲圻市)史志办主任冯金平先生,他的脸上满是疤痕,象赤壁鏖战中那场烈火灼伤了似的.谁能想到这位曾遭遇火厄、又患了骨髓癌的“赤壁通“仍在孜孜不倦地研究三国赤壁文化,开发系列旅游项目!……  相似文献   
88.
通过对上海一所商科高校学习某门课程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研究发现:绝大多学生认为"合作学习"对他们的学习有帮助,并喜欢与人合作。一半以上的学生认为合作学习中教师的参与程度影响"合作学习"的效果。但在考核方法,由于"搭便车"问题,大多数学生认为在合作学习中,小组成绩不能反映个人的能力。当使用"小组合作学习",很难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学生在小组中积极参与和使用"合作学习法"、学生过去的学习成绩和社会活动的能力等因素都会影响其在本课程中的考试成绩。  相似文献   
89.
余玮 《留学生》2014,(17):26-29
正三代领导人都曾观看过她的演出,对她鼓励有加。作为第一代吴琼花的芭蕾舞剧扮演者,白淑湘自称是"开拓、奠基、铺路"的一代。很多人好奇,当年《红色娘子军》是如何摒弃掉娴雅婉约的贵族气,让绑着腿的芭蕾女演员造就世界芭蕾史上独特的"战争美学"?白淑湘可以解释这一切……着迷芭蕾舞1954年年底,新中国第一个专业舞蹈家的摇篮——北京舞蹈学校诞生,白淑湘被总政歌舞团招  相似文献   
90.
为什么有那么多扬威中外、影响深远的大人物曾经踏过这片土地?为什么从这里走出了那么多战功显赫、声名远播的名将良才?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后,黄埔同学为什么反目成仇,兵戎相见?抵御外辱的民族战争时,是什么力量让这些同出一门的国共黄埔将帅站在了同一堑壕,同仇敌忾,共赴国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