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0篇
教育   7篇
科学研究   22篇
体育   1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3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近两年来,日本政府表现得似乎越来越强硬。不顾亚洲各国的强烈抗议,小泉年年参拜靖国神社;不睬国内民众的强烈反对,派遣自卫队远赴伊拉克。然而,在美国面前,却又表现出惟命是从的恭顺。于是,有人说,对亚洲强硬,对美国软弱,是小泉的两副面孔,就像一个铜板的两面。  相似文献   
12.
从1997年以来,日本经济围绕“是刺激景气还是厉行改革”问题,陷入了两难境地。1997年4月,当时的桥本内阁错误判断形势,在经济体质十分脆弱的背景下推行财政重建政策,招致经济形势急剧恶化并陷入衰退,在1998年度出现了负增长。1998年7月上台的小渊内阁冻结财政改革,从“改革优先”路线转向“景气优先”路线,导致日本经济在1999~2000年出现缓慢恢复,但这种恢复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财政刺激打“强心针”换来的,整个经济体质依然脆弱,小渊病倒后,森喜郎内阁执政。一年来日本经济形势仍不见好转,特别是到了  相似文献   
13.
冯昭奎同志参照各国学者对21世纪新兴技术产业的预测,并依据西方发达国家技术产业发展的趋势,较为全面地展望了21世纪前叶新兴技术产业的壮观图景。由于篇幅较大,本刊将分两期连载。杨沐同志的文章分析了影响21世纪中国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描述了21世纪中国工业的主要特点。指出21世纪的中国工业能否克服困难,创造奇迹,关键是我国能否从现在起就着手促进中国新型企业家的诞生和成长。陈锡文同志的文章认为,从现在起到下个世纪中叶,将是我国经济发展战略部署要求实现第二、第三步目标的关键时期。而能否顺利实现这第二、第三步的经济发展目标,与粮食供求关系的状况联系极为紧密。文章分析了我国粮食供给增长的可能前景,提出合理选择我们的生活方式是建立我国粮食供求关系长期稳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从日本的制造业看中小企业的作用和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日本的《中小企业基本法》,在制造业,“资本金在1亿日元以下,从业人员数在300人以下的企业或个人”被列为中小企业。在中小企业中,大部分是大企业的承包企业,因此又有“中小承包企业”之称,在日本制造业的大约37万家企业中,中小企业占到企业总数的99%左右。一、中小企业是日本制造业的一大法宝 说到日本的优秀的制作能力,人们或许首先会想到日本的那些知名大企业,这当然不错,然而,与此同时却不能忘记那些向大企业供应原材料、加工零部件的千万家中小企业也是日本的制作能力的重要源泉。日本的产业技术实力不仅存在…  相似文献   
15.
中日间的历史问题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历史认识问题;二是历史遗留问题(如日军遗留在中国国土上的化学武器的处理问题);三是历史牵连问题(如台湾问题);四是历史根源问题。人们一般所说的“历史问题”,主要是指历史认识问题。  相似文献   
16.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是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然而,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个普遍真理在各个国家的具体表现却是千差万别的。在有些国家,科技向生产力的转化速度较快,效率较高;而在另一些国家,科技向生产力的转化速度较慢,效率较低。在资本主义国家中,日本可以说是在科技向生产力转化方面搞得相当成功的一个典型。本文将首先讨论日本科技高速度、高效率地向生产力转化的主要表现及其原因,然后结合日本的经验,对我国科技发展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7.
可持续发展——人类共同的课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就是,不仅要让富国的人们过上安稳日子,也要让全世界的人们过上安稳日子;不仅要让当代的人们过上安稳日子,也要让子孙后代过上安稳日子。显而易见,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共同的课题。为了正视这个课题,我想提出以下几个问题同大家讨论。  相似文献   
18.
进入80年代以来,我国各地出现了超级市场、方便连锁店等新型的零售商店形态,这预示着我国正面临一场以零售店经营形态革新为中心的流通革命。为了推动中国流通革命的兴起,需要认真借鉴国外流通革命的经验。本文将通过  相似文献   
19.
《未来与发展》是一本具有很强生命力的刊物,她走过了20年的历程,为中国的改革与开放鼓与呼,作出了令人称羡的业绩。“未来”是不断“发展”的结果;“发展”则需时时认清“未来”。《未来与发展》就是这样,抓住“未来”与“发展”以及两者的关系,发掘、组织、动员各方面的作者贡献智慧,奏出了“未来与发展”的最强音,宛如一曲曲雄浑的交响乐。  相似文献   
20.
冯昭奎同志参照各国学者对21世纪新兴技术产业的预测,和依据西方发达国家技术产业的发展趋势所撰写的“展望21世纪前叶的新兴技术产业”一文。在此文的后半部分中,作者在分门别类地展望了21世纪前叶的新兴技术产业后,分析归纳了新兴技术产业的十大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