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96篇
科学研究   41篇
体育   17篇
综合类   11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7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51.
刑事法律关系主体是构成刑事法律关系的一个要件,研究刑事法律关系必须从主体入手。本文以法律关系的构成为理论前提架构,分析了刑事法律关系的可能主体和现实主体。认为刑事法律关系主体是刑事法律规范对可能主体进行调整的结果,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应该包括国家、刑事自诉人和刑事犯罪人。  相似文献   
52.
刘嘉 《教师》2012,(17):74-74
本文主要在于探讨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兴趣可以直接转化为学习动力,成为激励学生学习的内在因素。  相似文献   
53.
文章借鉴了一些本科院校开设数学文化课的经验,结合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在开设高职数学课的同时进行数学文化的融入,以及如何在高职数学教学中寻找数学文化的融入点,结合具体实例探索如何挖掘若干数学题材中的文化意义,并将其融入到高职数学教学中去,把传授数学知识和揭示数学文化相结合,从而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54.
隐性知识具有内隐性、不完全竞争性、无限延展性、行动导向性,是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基石。大学生隐性知识的学习,需要国家和企业两方面努力解决学生获取隐性知识外部动机不足问题;通过改革人才评价机制,为主体获取隐性知识提供长久的激励和制度环境;针对特定的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55.
元数据研究     
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网络信息资源飞速增长,用户存取和利用网络信息资源的需求与日俱增,而满足这种需求的前提和基础就是对网络信息资源的组织。通过论证,提出使用元数据是网络信息资源组织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56.
高职院校人才自主培养是高职教育的重要任务,人才培养质量关乎高职教育办学质量。根据长期教学实践及访谈调查发现,高职院校人才自主培养存在学生学习动力不足、教师引导力度不够、社会认可度不高等问题,应从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创新校企合作模式等方面着手,提升高职院校人才自主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57.
58.
主体教育、素质教育、健康教育是我国在不同时期提出的教育理论,究其实质,三者体现着同一的教育精神,既展现了我国现代教育的发展脉络,又预示出教育发展的未来方向。因此,在学校体育中,要通过课程改革、教育教学组织形式改革、教育教学模式和方法改革实现对主体教育、素质教育和健康教育精神的整合。  相似文献   
59.
融合新闻:汶川地震新闻报道新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介的飞速发展。使传统的传媒产业的经营模式与格局悄然发生变化。这种变化集中体现在媒介融合与“融合新闻”的兴起。在汶川地震的新闻报道中。传统媒介与新媒介在不同程度融合.助力抗震救灾,催生出了“融合新闻”这一传播模式.产生了良好的报道效果。这一新闻业务实践证明。“融合新闻”将成为我国新闻传播的趋势和主流。  相似文献   
60.
刘嘉 《传媒》2017,(22):32-34
自20世纪90年代初期起,电视访谈节目以其相对较低的制作成本优势和较大的影响力,吸引了从中央电视台至地方电视台的众多电视媒体争相运作。然而,随着媒体融合不断演进升级,电视访谈节目在努力求新求变的过程中也呈现出同质化严重等诸多问题,众多电视访谈节目主持人受不良风气影响表现出逐利性失态。基于此,笔者借费孝通先生提出的"文化自觉"构想,来探讨文化自觉在电视访谈节目主持传播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