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篇
  免费   0篇
教育   7篇
科学研究   12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当我编辑完这批陕西省“青年科技奖”获奖人物的时候,己是深夜5点多了,窗外早已没有了万家灯火,惟有我静坐在电脑旁浮想连翩……这是我当驻外记者以来第一次面对60位人物的同时报道。这之前,当我为新年的第一期杂志能否一次拿出这么多版面而担心的时候,我听到电话里北京那端传来肯定的声音,那时,我是怎样地惊喜以至于狂喜!于是,在这个寒冷的冬夜,身居异乡的我,便有一股暖流涌遍了我的周身。  相似文献   
92.
上篇一、我登上了奔赴天府之国的列车作为专访记者,像这样刚接到采访任务,就要立刻乘车出发的浮萍一样漂泊不定的日子,我早习以为常了。只是这样一种来去匆匆的旅行,多少给我留下了点遗憾,那就是,工作与旅游不能兼顾。这不,坐在飞驰的列车上,我的耳畔灌满了这位新加坡国立大学女孩一串串激情飞扬的话语:“阿姨,您会去九寨沟吗?如果去,就与我们结伴而行吧!我的四位同学晚上到达,也是从新加坡赶来。阿姨,和我们一起去九寨沟吧,人多好玩些。”“我从小被父母带出国,在新加坡已经生活12年了,但早就听说,四川是天府之国……成都人在忙碌中都会享…  相似文献   
93.
刘德英 《科学中国人》2006,(6):I0002-I0008
2006年4月3日,第九次“李四光地质科学奖”颁奖仪式在北京举行。在明亮灯光的映衬下,一位中等身材、举止儒雅的中年地质科学家被一阵热烈的掌声和摄影镜头推上领奖台,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亲自为他颁奖。聚光灯下,他的脸颊在满堂热烈掌声的涌动下,荡起一份谦和的笑容……他的名字叫王双明,是本次李四光地质科学奖8名“野外奖”的获得者之一。这消息,很快通过电波和电视传到他的故乡陕西,传到他所领导的、背负着国家煤炭资源开发使命的陕西省煤田地  相似文献   
94.
刘德英 《科学中国人》2007,(1):I0002-I0008
因为有一片片龟裂的土地因为有一顷顷萎蔫的庄稼、羸弱的果林、枯黄的草地还有那一双双盼水比盼油更焦灼的眸子所以要在水与土的诗行里穿行——题记一年一度的《科学中国人》年度人物评选落下了帷幕。记者在年度人物的当选名单中发现了一个非常熟悉的名字,这个名字使我想起一段  相似文献   
95.
宝鸡,是一座有着千年历史的名城。然而,5·12汶川大地震的惨绝人寰,瞬间也波及到了这里,给宝鸡市造成了人员伤亡和严重的财产损失,使这座被誉为西部明珠的美丽的城市,变成了陕西省的地震重灾区。  相似文献   
96.
记者:您好,张秘!我知道学会是科技工作者之家,这个大家庭里聚集了无数的科技精英。以往,本刊只注重了对优秀科技工作者的个人报道,却忽视了学会所起的重要作用。这次,我代表《科学中国人》杂志社,接受陕西省科协的积极建  相似文献   
97.
提及西北,总是难忘它的大气与厚重,而提及青春,多是看到它的浮躁与迷惘。可当这二者相交融的时候,能看到什么呢?在一沓沓烫金的"第七届陕西青年科技奖"获奖荣誉证书前,笔者惟有激动后的默然。我欣慰地看到了一片景象——西北地区优秀的青年科技工作者们,他们在各自不同科学领域里的拼搏历程,那是用青春换来的骄傲,用心血浇铸出来的壮丽诗篇!这群将黄土高原和黄土高原下的苍凉大地作为自己人生宿命的科学人,正在用默默地承诺和奉献,筑就起青春的城堡,以突出的成就,留下自己岁月无悔的人生烙印!明天,也许他们会向更高的巅峰攀去,而这些留下来的宝贵记录,将是他们青春的证明。在此,特别感谢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感谢他们为青年科技工作者们搭建起展示青春风采的平台,他们为此所付出的艰辛努力,也必将镌刻在科学发展的史册上。是为序。  相似文献   
98.
刘德英  王继武 《科学中国人》2010,(11):80-80,I0001-I0008,81
<正>[写在前面]初到西北,我膜拜的是这一片堆积历史文明的皇天后土,感叹于这神奇土地上文化积淀之厚重;而今,我膜拜的还有这里的一群人,感叹于他们追求科学的献身精神。  相似文献   
99.
刘德英 《科学中国人》2010,(4):96-96,I0001-I0008,97
初到西北,我膜拜的是这一片堆积历史文明的皇天后土,感叹于这神奇土地上文化积淀之厚重;而今,我膜拜的还有这里的一群人,感叹于他们追求科学的献身精神。这批生活在祖国西北地区的创业者,将自己的人生默默植根在这块经济并不发达的土地上,在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里不断探索和耕耘,丰赡地活出了自己生命的内涵。且让我们深情地记住他们,在时代的潮流中摒弃时尚、不图虚荣、脚踏实地、寄一腔挚情于祖国的——科学中国人。 致敬,大西北的优秀儿女!  相似文献   
100.
历时15年刻苦攻关,王双明教授首次提出西部煤矿区生态水位保护理念和技术体系 陕北榆神府区是我国两个大型煤炭基地建设区,2009年区内原煤产量突破2亿吨,但采煤引起的生态环境问题,一直是制约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西安科技大学兼职教授王双明带领的课题组,历时15年完成的《榆神府区煤炭资源开发与生态水位保护研究》成果,日前通过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成果鉴定,专家组给予了高度评价,称其为我国西部煤炭资源科学开发、绿色开发,找到了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