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69篇
科学研究   6篇
体育   1篇
信息传播   6篇
  2023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71.
“语音修辞”就是自觉地利用语音这个要素,使语言富于音乐美,从而增强语言表达的感染力。教学“语音修辞”,不仅要注意传授平面的语音修辞知识,还应该着眼于汉语言立体的“、传到空中”并作用于人的听觉的声音,让学生在语流中、在语言的“动态”中感受汉语言独特的音乐美。  相似文献   
72.
拜伦是浪漫主义运动的倡导和重要代表,创造了拜伦式的英雄是拜伦诗作的一个重要成就,拜伦的作品中,《堂璜》是在思想上和艺术上最成熟的。爱情描写在这部长诗中起了重要的作用,其中,海蒂与堂璜的爱情是最亮丽的一笔,海蒂不仅美貌超群,而且敢爱敢恨,勇于牺牲,是拜伦式英雄的一个典型代表,通过对这个形象的分析可以更清晰地了解拜伦的精神情感。  相似文献   
73.
主体教育课堂教学的理念与实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是时代的呼唤,是提高人的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我校于1998年确立了主体教育思想,构建了主体性课堂教学模式。1999年我们将此项教改实验申报为省“十五”期间重点研究课题。经三年实验,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一提高认识树立主体教育的教师观主体性课堂教学模式的主要实施者是教师。为此,我们组织广大教师学习理论,更新观念,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树立主体教育的教师观。首先,要求教师必须具备“主体人格”。其表现为“具有主体意识、开拓精神、创造才能,能意识到并主动追求和实现个人在教育过程、自我发展中以及对未来社会的价值,…  相似文献   
74.
小说《老残游记》中的玉贤、刚弼因为“不要钱”,而被称之为“清官”。但这些所谓的“清官”,自恃“不要钱”,就“何所不可”,使百姓“人人担着三分险”。“清官”们这样做的全部目的,是在于博得一个“能吏”的美名,以提高自己“加官晋爵”的速度。这样的官吏不是“清官”,而只是“不要钱”的酷吏。  相似文献   
75.
刘春芳 《文教资料》2011,(14):63-64
语文教学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而思维能力的最高层次是创新性思维,因此,在实际的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应高度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具体做法为:发挥语文学科功能,优化语文教学过程,改革语文教学方法,等等。  相似文献   
76.
中山大学十字校训"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出自传统儒学,与中华传统文化有着密切的关联。本文结合大学学生的特点,综合论述中山大学校训对学生的勉励作用。  相似文献   
77.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物理学科的教学主要包括物理概念、物理规律及其应用的教学。物理规律是物理科学理论的骨架,它是通过大量具体事实(包括观察与实验)归纳而成的结论,更适合用科学探究的方式进行教学。科学探究法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学习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78.
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王国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他的文艺思想,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是中国传统的文艺理论向现代化的转折.而他《人间词话》中所涉及到的“境界说”、“‘隔’与‘不隔 ’”问题一直是学界研究、探讨的重要课题.本文试图梳理概括前人对“境界说”内涵、“‘隔’与‘不隔’”这两个问题的研究,以期更全面、准确的理解王国维先生的这一理论,为我们进一步的学习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9.
《答韦中立论师道书》是柳宗元晚年所写的一封答书。从这封信中我们可以看到柳宗元对文学创作的一些认识和主张。本文从柳宗元的丈道观和写作观两个方面来探究他的文学思想内涵,以期了解、感受这封书信对后世理论批评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80.
作为婉约宗匠,李清照以她细腻的情思感染着每一位读者。一曲《声声慢》,更是哀婉绝伦,荡人心魄,技艺娴熟,让人叫绝。个人境遇的不幸,国破家亡的耻辱,酿就了女词人的一腔凄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