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0篇
教育   26篇
科学研究   4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1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提出了一种基于混沌序列的DCT数字图像水印嵌入算法,利用Logistic混沌映射来置乱水印以提高数字水印的随机性,并对水印图像作调制加密处理以消除水印图像各像素的空间相关性,而且嵌入水印的DCT块并不连续地选取,而是用Logistic混沌序列选取。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在抵抗噪声、JPEG有损压缩以及裁剪等方面均有较好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32.
用GPC算法实现对一阶惯性加纯滞后对象的预测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预测控制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类新型计算机控制算法。本文应用GPC(广义预测控制)算法实现对一阶惯性加纯滞后对象的控制。被控对象数学模型的参数采用递推最小二乘方法辨识得到。仿真结果证明了该算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3.
“哪庙都会有几个赖和尚。”这是老师们常挂在嘴边的口头蝉。所谓“赖和尚”,指的是班里的差生,一提到“差生”,老师们就会感到发愁,一怕学习成绩差,拖班级后腿,集体成绩不达标得不到奖金,浮动工资受罚,造成个人经济上的损失;二怕班里“调皮王”不守纪律,评不上先进班级;三怕舆论压力,  相似文献   
34.
关于儒、道两家在汉初的融合与互黜,前人虽已多次论及,但传统的观点往往过分强调后者而忽略前者,甚至把两者之间的关系视为水火不相融,这只是看到了事物的表面现象,混淆了学术论争与政治斗争的界限。事实上,作为两种不同的思想文化,儒、道两家在汉初更多地是处于一种相互融合渗透状态,这既是时代推动的结果,也是文化自身发展的需求。而两者之间虽然也有排斥和斗争,但很大程度上是政治因素造成的,已远远超出了学术论争的范畴。  相似文献   
35.
针对非线性系统的控制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黄金分割法的RBF神经网络预测控制算法。该算法以神经网络作为预测模型,用黄金分割法优化控制器,其中以控制变量的约束条件作为优化的初始区间。针对化工过程蒸馏塔控制系统,通过仿真计算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6.
盗铸活动的猖獗是南北朝时期货币制度混乱的重要表现之一,这一方面与当时社会长期动荡不安,政府频繁改铸货币有关,另一方面也与封建统治者推行减重货币和虚价大钱,以此来搜刮民财有关。而所有这些都给了盗铸者以可乘之机,他们在巨大利润的驱动下,疯狂地盗铸货币,严重地破坏了当时社会正常的货币流通秩序与经济秩序,给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经济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并反过来进一步加剧了南北朝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动荡。  相似文献   
37.
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两宋学术堪称我国传统儒学发展的第二个高蜂,尤其在南宋中期,诸子学术争鸣把两宋学术推至峰顶,而推动此期学术频繁交流的学者就是南宋著名史学家、理学家和文学家吕祖谦.朱、吕两人有三山之会、婺州之会、寒泉之会、鹅湖之会、三衢之会,两人长达十九年的学术交流,终使朱熹成为程朱理学的集大成者.朱、吕学术交流实为我国古代学术交流之典范.  相似文献   
38.
2009年10月22日,随着一碗近3米高的方便面冒着热气“出炉”,曾经一度在大众视野中消失的“五谷道场”方便面高调宣布回归市场。“100%非油炸、更健康”的广告语依旧,不同的是产品包装上多了中粮集团的标识,这标志着这起中国破产重整第一案的五谷道场破产重整案件华丽转身。  相似文献   
39.
近 年 来 , 随 着 国 企 改 革 的 进 一 步 深化,企 业宣 传部 门 的工 作 方式 越来 越 务实化。过 去那 些只 需 在理 论 指导 、政 策诠 释、思想 动员 等 方面 务 虚 的 事,如今 已 成为 “ ”宣传 部门 直 接操 作的 具 体活 动 。 一、企 业宣 传 部门 工 作方 式务 实 化的表现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党的宣传部门的工作内容和目标尽管不断发生变化,但企业宣传部门的工作方式是比较稳定的。宣传部门与基层实际工作部门的层次、与其他工作部门的分工、与宣传对象的关系等都是边界清晰的,每当召开重要会议和公布重大政策,形成了一…  相似文献   
40.
宋代是中国古代史学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无论是在修史机构的建立、对当代史的纂修,还是在史书休裁的创新、史学领域的开拓等方面,都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并对后世史学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