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0篇
教育   80篇
科学研究   8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31.
本科教育是人才培养的核心,如何加强教师教育改革,融合课程思政元素,创新课程教学模式,实现立德树人根本目标至关重要。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智慧教学进一步深入教学实践,该研究将以《英语听力》教学模式创新实践为例,以课程思政为视角,分析教育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阐述如何在互联网+时代运用智慧教学手段,恰当融入思政元素,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品学兼优的大学生。  相似文献   
32.
对高职院校的发展模式与管理模式进行界定,并且对两者已有的相关研究进行分析、归纳和提炼,为高职院校新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尊定一定的基础,为解决理论和实践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3.
《国语》作为先秦时期的重要文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道""德"观念的发展变化及其在春秋时的独特意义。《国语》中的"道"概念从"天道"到"人道",反映了当时人们对"道"的解释开始关注人的主观能动性。"德"概念从无"心"到有"心",开始注重人的内在品格修养以及人自身能力的开发,反映了春秋时期德内涵的一次重要转换。《国语》中的"道""德"虽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它们却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关注人的内在品德及主观能动性。"道""德"强调的都是人对自身品格的修养与完善和对生活的思考,对我国当前和谐文化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4.
刘菊 《广西教育》2012,(7):153-154
将“通感”引入高职音乐欣赏课的教学当中,引导学生实现音乐欣赏时的“通感审美效应”,使学生能更好地深入理解作品,拓展音乐的审美领域,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和审美能力,从而达到音乐欣赏的目的。  相似文献   
35.
将“通感”引入高职音乐欣赏课的教学当中,引导学生实现音乐欣赏时的“通感审美效应”,使学生能更好地深入理解作品,拓展音乐的审美领域,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和审美能力,从而达到音乐欣赏的目的.  相似文献   
36.
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新任务。文章阐述了对职校学生进行公民意识教育的紧迫性,并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论述了德育工作者应在德育课教学中,通过通俗易懂的生活案例,有意识地培养职校学生的权利意识、责任意识和民主意识。  相似文献   
37.
本文简要说明了哈尔滨市城乡规划局近年来如何运用虚拟现实技术进行城市规划管理,并阐述了虚拟现实技术在城市规划管理中的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38.
2月上旬,全省各地周密部署春季开学工作,针对当前教育工作的新情况和新问题,采取积极有效措施,确保中小学校各项工作迅速步人正轨。恩施州高度重视控辍防流工作,妥善做好返乡务工人员子女入学工作,切实巩固“普九”成果。孝昌县、汉川市为返乡适龄青少年开辟入学绿色通道,确保所有返乡学生就近顺利入学。广水市教育局在春节后的第一个工作日就召开春季开学工作督查动员会。  相似文献   
39.
<正>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其中,联系学生生活、社会实际是进行探究性教学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0.
让德育回归生活世界,实现德育生活化,德育才能具有生命力.文章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尝试探寻德育生活化的一些途径.注意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做有心之人;引导学生感悟生活,做有爱之人;引导学生理解生活,做有德之人;引导学生体验生活,做有用之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