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0篇
教育   2篇
科学研究   13篇
信息传播   42篇
  2023年   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51.
卢章平  黄晋 《科技管理研究》2014,(6):138-142,152
在TI专利数据库平台的基础上,利用其中的专利诉讼检索功能,从涉诉专利趋势、时效性、核心性、地域性、专利权人与技术分布等几个方面对近年来美国涉案专利进行统计和分析,指出美国涉诉专利总体特征,并从企业、行业和国家层面提出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52.
[目的/意义]研究应用智能手机实现图书馆读者在书店借书的外借服务流程及其信息交换。[方法/过程]借鉴国外图书馆读者决策采购(PDA)的基本原理和具体实践,运用手机图书馆技术实现读者、图书馆、书店三者之间的信息交换和互操作,从而实现图书馆与书店合作开展移动外借服务。读者在书店看到想借阅的图书,可以用手机扫描该书的ISBN条形码获取图书的基本信息,手机应用程序将此信息与图书馆的馆藏目录和征订目录进行比对,以决定读者是否可以在实体书店借阅该图书,或者将该图书推荐到图书馆的荐购目录中。[结果/结论]读者、图书馆、书店三者之间的信息交换和互操作是实现图书馆与书店合作开展移动外借服务的关键技术环节。  相似文献   
53.
为使诗词研究顺应大数据环境下的发展,有效分析诗词领域内知识间的关系,本研究将本体与图数据库技术相结合,提出诗词领域内知识图谱的构建方案.文章以宋代镇江诗词为例,在对诗词相关数据进行采集与分析的基础上,借助Protégé 工具对诗词本体进行构建并生成RDF数据.使用语义插件完成RDF数据到图数据结构的映射后,通过Neo4j图数据库对诗词本体数据进行存储,完成宋代镇江诗词知识图谱的构建.结果表明,构建宋代镇江诗词的知识图谱,将诗词、作者、地点、时间、典故等数据以图数据的形式存储,实现了检索、分析与利用的功能,为今后诗词领域知识图谱的深度开发与数据存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4.
通过基于本体的知识图谱构建,对南朝陵墓石刻信息资源进行知识组织与知识服务研究,能提升受众的沉浸性与互动性,促进语义化进程,推动文化遗产的传播与利用。首先,基于需求分析,从基础信息、视觉特征、文化内涵三重角度分析特征概念,完成南朝陵墓石刻本体模型构建;其次,以丹阳陵墓石刻作为研究实例完成知识获取与知识融合,并借助Neo4j图数据库完成知识图谱构建;最后,通过知识可视化展示与知识发现,体现知识图谱在开发石刻信息资源中的优势。研究发现,知识图谱在降低知识门槛、展示文化内涵、提升信息资源与受众之间互动性等方面效果明显。本研究为南朝陵墓石刻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提供了新思路,也为石刻资源的传承与保护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55.
数字时代数据馆员重要性日益凸显,研究数据馆员岗位设置及组织架构对数据馆员科学分工,打通数据壁垒,构建以数据为中心的组织体系有着重要意义。文章通过网络调研收集软科Top100美国40所高校图书馆2017—2021年数据馆员招聘及在岗信息,分析和了解数据馆员岗位发展现状及特点,借助社会网络法构建岗位名称共现结构,在此基础上结合岗位职责内容构建美国高校图书馆数据馆员组织架构,并为国内相关实践提出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56.
从数据交互特征和整体流态两个角度来看,目前高校图书馆数流态呈现从资源层-应用层-管理层“金字塔”形态。图书馆所相关的数据交互活跃度与图书馆业务的主次程度相关,其数据类型的被需求度与部门职能相关,这是由部门的业务性质所决定。针对目前图书馆数据流未闭环、交互动力不足、价值挖掘不深等问题,论文通过调研,提出从建立图书馆数据基础制度、构建数据组织架构、完善图书馆管理平台、搭建数据馆员梯队等四个方面来加强数据流动,以便图书馆打通数据壁垒、释放数据要素、加速数据增值,更好地推动传统业务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57.
文章对我国15位资深古籍保护专家和法学专家进行深度访谈,利用扎根理论对访谈资料进行三级编码分析,探究新中国成立以来古籍保护成效的影响因素并构建模型。研究发现:管理因素和法规因素的双向互动主要通过媒介因素与用户因素加以实现;环境因素为古籍保护提供保障和支撑;媒介因素是联结管理因素、法规因素与用户因素的纽带。基于上述结论,文章提出完善法规政策体系、促进古籍管理单位知识资本管理、加强古籍数智化发展、建立多平台融合传播矩阵等建议,促使古籍保护从“小众”走向“大众”。研究结果可为我国古籍保护工作的优化和良性发展提供参考,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