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科学研究   13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8篇
  201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我国公司治理的系统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基于系统科学原理,采用系统分析与系统集成方法,对公司治理系统的整体性,相关性,目的性,结构性和环境适应性进行了理论探讨和实际问题分析。  相似文献   
12.
以2007—2015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总经理离任前是否会削减研发投入,并从"想不想"(行为动机)和"能不能"(个人权力)两方面分组检验。研究结果发现:总经理离任与公司上年度研发投入负相关;当总经理未持有本公司股份或兼任董事长时,其具有离任前削减研发的动机、权力,两者负相关关系显著成立;当总经理持有公司股份或未兼任董事长时,其离任前削减研发的动机、权力受限,两者负相关关系不成立。研究发现总经理持股和两职合一在总经理离任前消极研发行为中的关键作用,为公司获取长期利益提供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13.
以我国31个省份技术转移为研究对象,采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对比分析以高校为主体和以企业为主体的省份技术转移效率,并对省份高校、企业技术转移效率的有效性和非有效单元投影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我国整体技术转移效率低下,高校情况更不乐观,处于规模效率递增阶段,而企业处于规模效率递减阶段;高校和企业普遍存在着投入冗余情况。针对研究发现,因地制宜地提出提高我国不同省份不同主体技术转移效率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文打开“黑箱”将技术转移系统内部结构解析为技术创新和产业价值创造前后联结的两个阶段,并采用两阶段DEA方法,首次对比分析以高校为主体的省市技术转移效率和以企业为主体的省市技术转移效率。结果表明,中国省际高校、企业整体技术转移效率偏低,技术创新阶段是制约总体技术转移效率提升的瓶颈,高校情况更为严峻;中国省际技术转移效率差距较大;针对比较发现,因地制宜提出适合不同主体提高技术转移效率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以GEM理论模型为框架,从基础、企业、市场3个层面分析河北省吸纳京津技术的竞争力,发现河北省存在高素质人才不足以及科技园区规划不合理等劣势,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进一步提升河北省吸纳京津技术竞争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京津冀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京津冀区域综合交通系统的发展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在京津冀区域综合交通一体化环境下研究了京津冀民航发展的方向及对策,对京津冀民航发展的现状进行了分析,从区域经济发展的角度思考京津冀各民航机场在航空运输产业中的发展和定位.从协调发展的角度制定切合京津冀航空实际的发展方案,构建具有综合运输功能的环渤海民用航空运输机场群体系,以进一步实现京津冀民航运输一体化,为促进环渤海经济区发展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比较研究法梳理美国、英国、德国、加拿大、法国五个国家本科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以及我国部分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归纳国内外模式有效运行的共同点,针对高校"就业难"与企业"人才荒"的问题,提出提前双选的"预录用"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